(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ID 伊若心,文章题目有改动,文责自负。)
《西游记》原著中,要说起得罪神仙之人,还真是有不少。
首先想到的是唐僧的三个徒弟:孙悟空,大闹天空,藐视天威,最后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猪八戒因一时贪欲,酒后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错投猪胎,存灵性却落得野猪模样的嘴脸;沙僧疏忽大意,打碎蟠桃会的琉璃盏,惹怒玉帝,被打八百,贬下界,又受七日一次飞剑穿胸之苦。
不过他们一个是石头中蹦出的猴子,另外两个原是天上神仙,终归不是“凡人”,取经一路,得罪神仙的凡人有哪些呢?且继续看——
01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乌鸡国国王
第一位得罪神仙的人是乌鸡国国王。乌鸡国国王也是好善斋僧之人。如来差文殊菩萨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他变作凡僧,问乌鸡国国王斋供,又用了几句言语为难他(具体啥言语,原著中未细说)。
国王以为这“凡僧”是来找茬的,不是好人,直接用绳子给捆了,送到御水河中,泡了三天三夜。
事因此起,文殊菩萨让自己的坐骑——骟了的青狮下界了因果。
青狮变成全真道士,为天年干旱寸草不生的乌鸡国求得雨落,国家转危为安,然而好景不长,三年之后他借机将乌鸡国王推于井中,让他在井中三年,自己则鸠占鹊巢,成为乌鸡国国王。
唐僧西天取经,是三界要支持之事。文殊菩萨有预谋地放自己的坐骑下界,明面上是给西行队伍制造劫难,说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的因果,实则就是文殊菩萨报当年的“浸水之仇”,称之为“公报私仇”也不为过。
最后,这得罪文殊菩萨的乌鸡国国王,在悟空等人的帮助下,重新获得了新生,又回到了乌鸡国,重新拿回皇位,至此“拨乱反正”,回到正轨。
而这放下界的青狮,不曾霍霍乌鸡国国王的王后,也不曾让国家动荡不安,又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天界,继续为文殊菩萨跑腿。
02 患双鸟失群症的朱紫国国王
第二位得罪神仙的人是朱紫国国王,他得罪是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这事得从朱紫国国王年幼时说起。
年幼时的朱紫国国王,酷爱射猎。某天,率领人马纵放鹰犬,在落凤坡涉猎。恰巧这时候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的雌雄两雀雏正在落凤坡休息。
朱紫国国王拉弓射箭,一箭将雄孔雀射伤,一箭直接让雌孔雀归了西。与佛母的杀子之仇就这么来了。佛母伤痛万分,直言要报这杀子之仇,于是朱紫国王就有了三年的拆凤之痛,身耽啾疾。
然而这报仇的也并非佛母本人,而是当时在旁听了墙角的观音坐骑——金毛犼。他偷偷溜下界为赛太岁,以一国之安危,逼朱紫国王交出金圣宫娘娘,将其夺取,在洞中作“压寨夫人”。
这金圣宫娘娘有紫阳真人送的五彩仙衣,浑身针刺,也并未失身。这相处的三年,赛太岁也还经常被“压寨夫人”骂,这是得了人,不得碰,还陪着笑脸。
这一难,是有预谋的“报仇”。当然,佛母没有直接去报仇,或许是因为她毕竟乃万佛之首的母亲,亲自出手不合身份,于是就有了观音的坐骑下界为妖的故事。(这里面的故事有些细思极恐,下次再讲)
然而,这场预谋,终究不是为了置人于死地,背后隐藏的是观音菩萨的慈悲与宽恕,故而在西行队伍的到来后,惩罚得以化解——国王病愈,金圣宫完身归国。
没有人会一直不犯错误,但没有人会原谅一个一直犯错却一直不肯悔改之人,只有真心悔过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救赎。
03 三年苦于无雨的凤仙郡候
前面两位得罪神仙的人,一个是损了文殊菩萨的人身安全,一个是夺了佛母之子的性命,罪过确实也大。而这最后一位,不伤神仙安全,更无性命之仇,就是损了神仙的颜面,天帝的颜面。
Image
凤仙郡侯,他因与妻子吵架时,怒火中烧,推倒了供桌。贡品倒地,成了狗的晚餐。此时此景又刚好被浮游三界,经历此处的玉帝撞个正着。
本应祭拜天帝之物,最后竟然喂了狗,他觉得颜面尽失,还是在众人面前丢尽颜面。于是一怒之下,虽没有让凤仙郡侯受千刀万剐之肉刑,却让他的郡县三年无雨,百姓遭受旱灾之苦,民事荒凉。
一人之错,万人受罚。这确实有点惨。
凤仙郡侯受了惩罚,玉帝也立了三事——十丈米山,二十丈面山河一锁梃。是言鸡啄米尽,狗舔面尽,灯燎锁梃断,方可下雨。
最后这三事,也是唐僧师徒来了之后,在悟空的帮助下,让全郡人向善,得以破解。
得罪神仙的朱紫国国王、乌鸡国国王,对他们的惩罚是针对个人的,只有少部分的人受到牵连和影响。而对凤仙郡侯的惩罚是直接上升到组织了,让整个凤仙郡因为凤仙郡侯的错误而买单。
“我”是社会中的一员,但“我”的行为很多时候不仅仅关乎自己,也会影响他人。一时冲动,可能会带给别人伤害,也可能将自己带入深渊。
《西游记》原著中,这些得罪神仙的人,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可谓有因才有果。
就像我们的人生——会走很多的路,会做很多选择。每一个选择,每一条路都在塑造我们的未来,而有时候,这些选择,这些路,都可能带来的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