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微信平台退出微信公众号,到目前为止,除了商家,自媒体的公众号也办得有声有色,内容越来越个性化,辐射的内容之广更是史无前例,上至天文地理,下到人性人心。
或许只是并没有过多关注,然而在当今时代,如果还有人不知道微信公众号,那等于是现代的“原始人”,只用用惊叹而表达了!
所以,无论是谁,或多或少都关注了一些公众号。千万别以为微信只是年轻人玩的,现在公众号的受众细分已经让你咋舌,不信你可以翻阅你父母的手机,一定也关注了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公众号。
刚接触的时候,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关注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紧接着,同学推荐下,关注了一些提升技能的公号,偶尔在公号的推荐下关注另一个公号;还有一些则是在朋友圈分享的文章从而关注该号。
总得来说,从原来的一个两个,后来的一百多,到现在自己也无法估量多少个了!不过我知道自己公号大致有这样几类:新闻资讯类如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南方周末传媒志;提升技能类如秋叶PPT,放松自我类如轻松一刻;情感系列如为你读诗,轻光,二更;人文历史如短史记,历史研习记,佩荣国学馆,外滩时尚;那一座城,美食类如觅食记;职场类如青年观察家,刺猬实习;学校专业类:钛媒体,传媒1号,考新闻等。发现自己这一年来不知不觉便关注了数不清看不完的公号推文,被信息的海洋所包围,然而却从未认真想过,只是放任自流…
朋友近来百无聊赖,便请教我有何好书推荐没,我脑海里一个想起的便是“书单来了”。
从最初关注这个公号开始,每次书荒便从其中选书目,还特意将这个公众号置顶,以便于我能够时常看到!然后,渐渐发现,它慢慢淹没在我关注的众多公众号里。
置顶了依旧找不到它的身影,只能通过搜索引擎才能找到,然后经常看到小窗口弹出来一个我感兴趣的标题,点进去,来回拉了两遍却依旧不见身影,这个时候真是后悔自己为何关注这么多没用的公号啊!最后无奈只能点回出来查看是哪个公号,再利用搜索引擎找到,但是,许多精力和兴趣表示在来回找中丧失的,常常不了了之!
在朋友这一件事情的启发下,我很好奇,我究竟有多少个公号了?大概一年没去翻阅到底了吧,已经记不清翻阅到底是一种何感受,估计是极其漫长的事情吧,现代人的耐心和精力已经不允许我做这样没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我花了些时间,特意翻至页面底部,夺目的“257”着实吓了我一跳。
一年前,我还在为无聊的碎片化时间寻找填充物,现在,我却再也不需要特意寻找,信息像洪水猛兽般扑面而来,使我身心俱疲,只要点微信,总有一个公众号在适时发布一篇文章,而又刚好是我所感兴趣的!
公众号越来越多,奇怪,看得越来越少。不想让自己淹没在公众号里,要学会对自己公众号进行分类,精细化!下期决定将自己细分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
相信大家也能感觉到,只需你打开微信,阅读文章,回复消息,刷透朋友圈后放下手机都已经30分钟以上,时间越发变得不等价,一篇推文常常写着”阅读全文需要6.7分钟“,然后真正有一字不落得将几千字文章读完的有几个,常常是你浏览了大概,潜意识觉得对他人有用,你便顺手分享至朋友圈。
传播学上有种理论“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产生于人心理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有几个特点:
①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
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③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
④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反观我们周围的人包括自己,几乎每个人都成了手机党。你能不用qq,但是你却不能不用微信。无论是同学,同事,还是工作全都在微信上。这也使得你生活在被微信包围的世界里,使得你不得不过度接触微信,久而久之便沦为它的奴隶,不能自拔。你关注公众号也是为了迎合自己阅读,收藏,自尊,交往。
我们对社会事件的评判也会因为公号里别人的意见而发生改变,或者笃定,会因为公号里而对自己的价值观有影响。大家也发现在媒介所提供的虚拟社会交往比真实世界的社会交往简单得多。渐渐发现现实的人际交往真的很难,开始疲倦处理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问题,这也是很普遍的现象。隐藏你朋友圈里活跃的圈友,在现实生活或许一言不发闷烧得厉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让自己淹没在微信以及其他的媒介所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学会合理管理的时间,给自己多定几个番茄钟,让自己该专心的时候专心,该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