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向往诗和远方?
“生活在别处”,这似乎是一句很酷的话。
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世界那么大,凭什么我就要在原地打转?
你觉得哪里都可以,只要不是这里。
于是,你无心专注眼前的生活,一心想要逃离。
结果呢?远方依然在远方,自己的生活你也过得一团糟。
其实,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就在这里。
把自己的日子经营好了,你才有说走就走的底气。
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了,远方才会敞开怀抱接纳你。
或许,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年纪轻轻,却似乎早已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熟视无睹,似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每天的生活就是公司与家之间的两点一线,一切行为都以生存为基本准则。
他们对生活不满,却不曾做出行动去改变什么
这些人,丧失了感知生活的能力。
也许他们会反驳你,一个人生活的圈子就那么大,还要承受来自学习工作家庭方方面面的压力,热爱生活这种精致的事儿是小资阶层才有的特权。可是用一句话来反驳他们最合适不过了:
越是生活艰辛,越要佯作不知生活艰辛。
这句话来自故园风雨前的《幸得诸君慰平生》。由于太过喜爱,这本书我就放在床边,随时都可以摸起来读上几页。
通过这本书我读到了一个被我们忽略了的热气腾腾的世界,读到了作者笔下的人间烟火鸡毛蒜皮。她“拈花惹草”,游走于街头巷尾。她写雨夜,写砖瓦,写春夏秋冬,写朝云暮雨阴晴圆缺。
她能从生活中那些细碎的小事中感知美。
这种状态,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别总是把“人间不值得”挂在嘴边,人家李诞的原话是:
“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工作也好家庭也罢,它们也许在你的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毕竟不是全部。我们需要经常把自己从这些事情中解放出来,去感知生活,去热爱生活。
生活终归是有不如意的,别总是想着逃离,毕竟,当下的生活才是属于你的。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最然现在基本上没有交流了,但是偶尔刷到她的朋友圈,我知道她的小日子正过得热火朝天:
今天看她开始练毛笔字了,过了两个月又看她去学水彩画了,有一段时间她还每天六点钟准时在朋友圈打卡爬山。
我问过她工作不累吗,怎么有时间做这么多事情。她回答我每个工作日都累得要死,可是越是这样,越不想被工作占据全部的生活。
“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才觉得自己是真正在活着。”
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或者给自己的生活来点仪式感:一周中挑两天给自己化个精致的妆,回家的路上给自己买束花,认真读一本书。一点小小的改变,都可以让你面对生活时更有元气。
我又想起了汪曾祺,读他的文章,总能感到一股“烟火气”。 汪曾祺喜欢做菜。每到一个新地方,比起百货商场,他更喜欢逛菜市场。
他曾发明过一道菜叫“塞肉回锅油条”:“肉馅剁至成泥,入细葱花、少量榨菜或酱瓜沫拌匀,塞入油条段中,入半开油锅重炸。嚼之酥碎,真可声动十里人。”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仿佛已经感受到了那酥脆的口感。
我觉得,一个愿意瞎琢磨的人,生活必然回报给他更多的惊喜。
愿你们每个人都能活得独立而热闹。
日更之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