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了前2篇文后,我有收到小伙伴给我的反馈说,你进步神速啊!
毫不谦虚的说,我最近进步是挺大的。但在这之前,我经历过一段漫长的纠结、迷茫、困惑、怀疑、自卑、反复无常的阶段,俗称“想太多”。
见证了我之前所有不堪的人中,就有小川叔。
-01-
遇到川叔也是个偶然。
那天,猫老师推送的第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北漂,从月薪1700到年薪60万,他是怎么做到的?》。这篇16年5月底的文章,现在看来仍有值得挖掘的部分。
不得不说,猫老师很能击中我等屌丝的心理,这赤裸裸的标题党一下子就博取我的眼球。被这明晃晃的数字吸引的我,一下子就关注了他。
后来,我加入了他的【还不晚】社群,度过了一段打卡的日子。
再接着,就看到有一天川叔发了一个临时链接,说要做一个长线咨询的项目。
这让正处于迷茫阶段的我很是心动。当我身边没人可以解决我的问题时,我太希望能有一个前辈来指点下,告诉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好玩的是,川叔这个文科生把文案写成了不要钱的意思,所以后来解释是收费项目以后,很多人退出,让我心中一阵窃喜。
8月的那一天,第一次咨询后,那个晚上,我失眠了。
川叔一针见血的就指出了我最大的问题:思维混乱,不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当时的情形是我参加了各种活动,做了各种尝试,早起、跑步、写作、读书等等。表面上我每天都很充实很满足,但我隐隐能感到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
于是,在写给川叔的邮件中,我花了大篇幅叙述自己做了什么,可是却找不到问题的本质。
还好有川叔,他帮我找到了。
他帮我直面了我所有不堪的、不愿面对的、极其逃避的过往。
还记得那天,我痛哭流涕、泪流满面,从未有过的羞愧涌上心头,恨不得以头抢地耳。
可与此同时,又有一阵难以言喻的轻松涌上心头。
在这个世界上,我终于不再是孤独的一个人。
对他来讲,也许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陌生人,这也只是他接过的那么多咨询中其中之一而已。
于我,却是全部。
-02-
目前为止,为期半年共6次的咨询中,我已做过4次,除上次有事放了川叔鸽子外,这个月已是最后一次。
在这几次咨询中,川叔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暖。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神,他就是你的一个邻家哥哥,亲切温和却又不失犀利地将他这么多年宝贵的经验传授给你。
我提炼了几点这几次咨询中,最精华的部分。
1、关于自我介绍
“与其挣扎着去认识别人,还不如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谁,能提供什么价值。”
自我介绍这个东西,用的好的话能让人立马对你印象深刻,尤其在求职面试时,尤其加分。
可很多人的难点和痛点在于自己没什么特殊的部分值得介绍,于是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在和别人尤其是大咖们交往时,与其拼命的去和别人套近乎,还不如想尽办法打磨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让别人主动来发现你是谁。
2、关于写作
互联网时代,写作已不是只有作家才有的权利和义务。
川叔说,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写作其实是用文章在和他人交互、沟通,是一种把相似的人聚集到一起的召唤。
的确,互联网能将我们这些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聚集到一起,凭着相同的爱好、价值观等,就可以成为好朋友。
有句话说,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只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
我觉得我目前就是这样的状态。
3、关于结构
在我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我还是像高中似的,一段一段一大段的写作文。
可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新媒体写作。纯文字的公众号很难引起巨大的反响,除非是特别有深度的文章。
这种时候,一篇文章的结构就非常重要了。
1、2、3的小标题能让人快速抓取重点,提炼的精华金句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日趋图片化和口水化的文体也越来越受欢迎。
虽已失去文字曾经的韵味,但也能变得条理清晰了,不是吗?
4、关于能力
作为什么技能都还没有的小白,川叔曾就能力方面给我分了三大块: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心理建设能力。
以学英语为例。很多人都学英语,但其实英语只是入门方法。要把英语嵌入到具体的岗位上,如翻译。翻译需要过硬的笔译或口译能力,那就专攻这两块。成年人学英语已不再像学生时代为了考试,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实用性和专业性。
通用能力则是指哪里都需要的能力,如沟通能力、ppt技能、时间管理能力、演讲能力等。
最后心理建设能力是指自我减压和抗压能力。主要可培养运动、听音乐等方面的习惯。
-03-
和川叔接触,他不会讲那么多头头是道的大道理,只有很多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他不一定能成为你的人生导师,但他一定是最称职可靠的好哥哥。
还记得我从小的愿望就是想有个哥哥,可以撒娇、可以依靠。
无奈,现在已经长成如此独立的样子,那我也只能用我自己的肩膀为我的家人撑起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