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滂沱大雨冲散了七月的闷热,却冲不散雨帘中一双双坚定的脚印和一个个独立的背影,这群可爱的人用热情和信心向阜南展示着自己的青春的朝气和勇气。平均7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期待已久的实践地点——“育蕾小学”,也开始了为期15天的暑期实践。
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支教和家教对我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接触的学生更是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但真正管理一个拥有40多人的班级对我来说是第一次,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还是一年级这个较为尴尬的年级。为何说一年级“尴尬”呢?众所周知,一年级的孩子们大多刚刚脱离幼儿园这个从玩耍中学习的状态,他们没有严格的独立学习意识、班级意识和纪律意识等,学习上更是被要求从以往的图形认知上升到逻辑思考。故不论从身体上的约束还是从思维上的提高,一年级的孩子们几乎都很难快速适应,或者说一年级是孩子们向真正的学生进行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
一年级的孩子们是一个个神奇又奇怪的生物。他们脑袋可以说是一个又一个小宇宙。他们总有各种各样的“为什么”,总有无数个奇思妙想的怪想法,总会在你不经意间给你一个惊喜或惊吓,让最初接触这么多性格迥异、生性活泼的孩子们的我有点儿力不从心。从刚开始彼此的陌生和好奇,到接触相处之后的熟悉和亲近,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丝丝的疲惫,再到离别时的伤感和不舍,这是师生之间特有的奇妙的联系。一开始的好言相劝,中期的鼓励政策、“怀柔政策”再后来的“比赛学习、快乐学习”等一系列管理班级的方法,我和另一个班主任在不停地摸索中、不停地接受育蕾小学校长和其他志愿者的建议中,慢慢地了解了孩子们的心性,逐渐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管理方式,也让整个一年级有了真正的班级和学习的氛围。
除了班级的管理,一年级孩子们的教学也是任务的重中之重。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和社会对国学的教学可以说是忽视的。《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剪纸”、“唐诗”、“文化通识”、“书法”等一系列浓缩了理论与趣味的国学课程,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课程本身的乐趣,更品味到国学的魅力。
如今,新一代的教师、学生都是强调“本色教育”“素质教育”即根据每个学生性格的不同、能力的不同来全面发展学生,不只是一味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更多的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次的暑期实践虽是以“国学”为方向,但依旧是秉持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并将其贯穿在我们的备课教学中。
当然,理论往往与实际会有出入。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表扬学生,这是基础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也可以说是老师管理班级,调动班级学习气氛的有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为了追求这样的效果而毫无保留的奖励,其实已经有失偏颇,或者说与一开始的用意背道相驰。不论是上课学生回答正确与否,还是举办活动以各色的奖励为诱饵,都是一味给予正确鼓励的评价,这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逢场作秀,甚至是误导学生。就个人而言,我认为表扬鼓励固然可取,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用正确的价值观、学生观去表扬鼓励学生才是用对了方法、用对了地方。反之,泛滥成灾则一无是用,甚至成为引导学生走向正确道路中的绊脚石。
15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师范生的我来说,这次的经历可以说是提前实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永远只能是理论,它虽然能为我们的前行保驾护航,但只有实践及其经验才是我们掌握航道和方向的真正舵盘。切身加入一所学校,切身管理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切身摸索教学和管理的方法,并在不断地失败中获取经验,从不断的取经中掌握优秀的从师之道,才是暑期实践的意义所在,更是我此次阜南育蕾小学之旅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