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应该是周邦彦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了吧!就算其他句子不知道,这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绝对是深入人心的。按王国维的说法,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
其实整首词读下来确实在周邦彦的词里算是很特别的。其他都是精心雕刻凝练而成,而这一个,真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写的是夏景。点燃沉香,消去盛夏的潮润黏热。天快亮了,门外鸟儿叽叽喳喳,似乎在召唤晴天。而早醒的人,在屋子里偷偷听着鸟儿在屋檐下“说话”。这几句写得相当活泼,表现的是夏日的生机跃然,而且一个“窥”字也让人觉得心情颇为轻松愉悦呢。
随后眼光从屋里移到屋外,看见窗外池塘里荷花盛开。荷叶上残留的昨夜的雨,已经被今早的日头晒干了。一朵朵荷花在风中挺立、摇曳。
这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是超美。一共九个字,描述荷花与荷叶这两种物体,同时又表现了如此多的特征和细节。“水面清圆”,“圆”当然说的是荷叶的形状啦。而“清”写的则是荷叶的“神态”。昨夜雨水刚被晒干,但叶子表面可能还有些湿润,加之叶子本身又是浮在水面上,四周水光潋滟,所以荷叶看上去是水灵灵的。这是一个“清"。而水灵灵的叶子又碧绿生青,看上去就比其他颜色要让人感觉更清爽、清新,这是第二个“清”。所以“水面清圆”描绘出的荷叶,非常之灵动而清新。
“一一风荷举”写的是荷花。“风荷”,风中荷花。后面跟一个“举”,立刻就把荷花茎上一股小小的力道表现了出来。也就是说,荷花在风中并不是随意摆荡、柔软无定的,而是迎着风,自然挺立着。这是荷花正值盛开的模样,充满了勃勃朝气,好看极了。而前面用了最简单的“一一”两个字,表现出的视角似乎是比较近的距离,能看见一支一支的挺拔的荷花。而如果改成“一片”,“无数”之类的词,视角距离就会比较远,就比较难观察到“风荷举”的那种小小的力量与生机吧。
第一段写得漂亮,而且整个心境也比较愉快。而第二段开始,就陷入淡淡的乡愁中去了。因为周邦彦是杭州人,这满塘荷花的景象,自然令他想起自己的故乡。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常年在异乡工作,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遥远的家乡。心底里轻轻想着,这五月盛夏(农历五月)里,不知家乡的伙伴是否也在想念我。我也只能划着小船,在梦里回到开满荷花的故乡。
我觉得这首词相比前两天读到的来说,要让我喜欢得多。一来,用字的凝练不是体现在复杂和生僻上,而是用最平常的字,组合成最巧妙的表达。这就显得特别清新自然,自带一种天然风韵。二来,字里行间能读得出作者的感情了。偷听小鸟讲话,看荷花一一挺立,你能闻得到那喜爱和愉快。而思念故乡之遥,梦里小楫轻舟,又让人嗅得到淡淡伤感和想念。情真意切。
忽然好想念夏天,想去西湖边上看一眼那荷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