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中的人

1840  黄孜雨

    前几日,我看到意大利在封城后发起了“快闪活动”,号召人们一起到阳台上唱歌。超过2.3万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大家纷纷拿起乐器走上阳台弹奏、合唱,以此对抗来势汹汹的疫情。

       我羡慕他们,羡慕他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能有勇气站在阳台上歌唱,甚至形成邻里之间的大合唱,说明人们的关系并不冷漠。我的印象中,邻里之间犹如陌生人。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我大多数时间都窝在家里。窗外日日如是的静寂,夹杂着微弱的人声。出了门,好像也没什么不同,只是多了几个出入口检测体温的人。其余的人,对他人唯恐避之不及,仿佛人与人之间不是隔了两副口罩,而是隔了一个世界。一栋一栋的楼,就像一座一座的孤岛。

       其实这和平时没什么不同。往日里,邻居与邻居之间担忧隐私安全,同一栋楼里的人见了也鲜少交流,冰冷的铁门一关,就像落下一堵隔绝交流的墙,好比“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区的关系网就像一张白纸,每一个人悄悄走过,不留痕迹。

       我们只看到网络世界中人与人虚幻的联系,却忽视了现实中邻里的联系。不仅如此,人际交往的经济化使得城市邻里关系淡漠化。另外,租房的方便性又使“安土重迁”的地缘关系淡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交流,使人们成长在一个冰冷的环境中。

       多少年前,胡同里的人们了解彼此的故事;多少年前,乡下一个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抓石子游戏;我小的时候居民一起看电影、做美食的活动……都已成为回忆,随风而逝。

       孟子曾言:“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邻里之间的关系多么重要,他们本应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像万重灯火一样共同点亮疫情带来阴霾,然而每一团火焰都四散八方,孤独而脆弱,徒劳地在黑暗中挣扎。

        我了解到,意大利人在生活中对陌生人十分友好,甚至会主动要求合影,人之间没有戒备与猜疑,无怪乎他们能够发起大型音乐活动了。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作为居民,我希望邻居之间能够有比较熟的关系,因为一般人的交际圈不大,大多是工作和家两点一线。小区里的人有一个固定的居住圈,联系起来比较容易,距离不远,互相帮助也方便。之前看到新闻上播报疫情期间有小区的执勤人员和业主发生争吵,业主出手伤人的时候,我感到沮丧:明明在同一个小区,关系却如此疏远,这不是缺乏了往日的交流的结果吗?现在最应该团结的时刻,小区却没有举办任何有关疫情的活动,仿佛每一个人都不属于它。为什么不组织小区内的活动,譬如志愿活动、捐款活动、以及关于疫情的建议群聊呢?我们不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吗?

       窗外,一栋又一栋的楼仿佛一座座孤岛,静悄悄的,融入在漠视一切的天地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