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叙事实践
叙事治疗的目的是使参与者生活意义丰富和心理成长。
叙事与中国文化相同之处:致虚极,守静笃、齐物论
自杀的念头(形容:膨胀到自身无法处理)
怀着一种“不知道”的态度,相信来访者是他们生活的专家。这种[不知道]立场:需要“悬置”自己的判断(在倾听来访者时),是一种放空自己。
现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现实是经由语言构成的。现实是借着叙事组成,并得以维持,这样看没有绝对的真理。
地方性知识:原本是指部落、村寨独有的阐释体系,还延伸到了特定社区、特定人群独有的观念框架和经验体系,或者说是理解发生的语境。与之相较的是“主流论述”。
概念:典型化、制度化、正当化、物化。
主流叙事、新颖叙事、期望故事、出离心(离苦得乐,离欲无我)、正常化叙事、正常化判断、区分实践、社会话语、社会塑造、如实忆念、问题故事、缘起性空、放空(叙事立场)、回溯技术
要想寻找任何主题唯一[真正]或[真实]的意义,是徒劳无功的。显示特定主题的官方说法或普遍为人接受的意义,只是许多可能意义中的一种而已。
外化对话练习:紧张,担忧不好的事情发生(重新训练自己的觉知-与自己外化对话)
诠释:咨询师所理解的价值观,并不就是来访者理解、认同的;来访者有自己对这些价值观的诠释与理解。
解构式倾听(倾听时带着解构的态度)
叙事技术:是从单薄到丰富的对话过程,将人从单薄、被问题充斥的故事中释放出来,并建构出贴近渴望的偏好故事。是重写生命故事的对话过程,看见你所看不见的,听到你所听不到的。
外化对话:把人与问题分开
外化地图:命名,影响,评估影响,描述立场
叙事艺术治疗: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诗歌等等
对内化的论述。
主流故事(容易未经了解就深陷其中)
情节的命名。相对影响的问话。
叙事疗法基本流程与常用技术概览(图3)
基本流程:来访者带着问题故事来 - 咨询师找例外(找类似的例外) - 咨询师与之做转折 - 改写 - 期望故事形成支撑
外化技术
命名:首先要让来访者充分表达,和求
助者商定一个问题的名称。
影响:表述问题对求助者生活的影响
立场:请求助者评估这些影响是好是坏
价值观:请求助者解释评估的理由
回溯对话技术练习(图7)
安全岛(安全的支撑点)
改写技术练习(图8)
叙事治疗本身就是一种隐喻,一种故事隐喻,用故事讲话,用故事思考,不同于逻辑的、理性的、解决问题式的思维,而是故事性的、情感性的、直觉性的思考,带着更多的感动、激赏与理解,用故事启发故事,获得启发与成长,治疗与改变。
串联(making connections)就是将人们生命故事中特殊意义事件整合在一起,让人们看到生命中不同事件之间可能相连的主题、使命、承诺、希望与热情等。
(摘引吴熙琄叙事工作坊讲义)
外化,拉开距离看自己。
外化问话:
这段经历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
从小到大觉得自己最不容易地是什么?
这个不容易让你看到自己什么和以前不一样?
后来我就问她一路成长,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怎么挺过来的?你自己认为最不简单的地方是什么?
解构——换把量尺看人生。吴熙琄老师说,解构就是不再用原来文化的量尺去量一个人。我们用叙事理念陪伴过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的学生,主流文化会说他是有病的,他胡思乱想,有幻觉的。我们不要再用这些病理化的标签去看他,而是去好奇他是如何在幻觉里还能想办法让自己过得好一些,在胡思乱想里让自己轻松一点儿。
改写在叙事治疗里就是寻找支线故事,不断地丰厚支线故事。
叙事疗法的怀特说外化有几类不能进行和改释:(1)暴力和性;(2)违背在地(地方性知识)伦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