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赤壁人真有点愧疚,在人生第51年(2017年10月8日)才走进羊楼洞古镇。
羊楼洞因茶而生,因茶而名。我随几个校友及家人行走在秋日这久负盛名的“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三镇”的百年老街,依稀可寻觅到往日繁华的迹象,往村外铺砌的青石板小道上有十来米被碾出深深的辙印,似乎在告诉我,这里曾熙来攘往的岁月,我轻轻地走在一块块硬朗的、积攒着深厚文化的青石板上,好像听到久远的年代里传来的“吱吱”独轮载茶车的声音,好像看到两边风雨洗涤过的老屋有茶农茶商忙碌的身影……
我们在羊楼洞老街自北往南走着,看着好多房子己坏掉,破框烂扇在秋风中飘曳着,繁华己成往昔,历史更替太快,好端端的古镇早消失在风雨云烟里,大家都有一种痛苦的惋惜的感叹。
在文举师弟的介绍下,我们知道这条老街的许多故事,自唐末宋初开始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羊楼洞因茶兴旺有千年历史,解放前街道上还有20多家茶庄,每个茶庄都竖起一根制砖茶的烟囱,人们形容当时的情形是“羊楼洞一条街,家家都把茶行开”。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羊楼洞更是成为中俄茶叶国际商道的起点,终点为圣彼得堡,今年八月份去圣彼得堡游玩时,我在涅瓦大街上一家茶楼里也看到产自羊楼洞的“川”字牌茶砖。
羊楼洞因茶而兴,然而走在今日的石板街上,却少见以茶为生的人家。蜿蜒穿过一排排青砖黑瓦的小木楼,孤独的老人们坐在低矮的房檐下守候着流水的光阴。在保留较为完整的老宅院里,你会发现窗棱上优美的木雕向咱们诉说着明清时代羊楼洞人在修建上的聪明和对美的寻求。堂屋都是天井构造,上面是天窗,下面是地井,遇下雨天,雨水从天窗落在地井上,顺着石头的缝隙浸透到排水体系里,始终流到院外,基本不必担忧房子会被雨水淹了。这些房子虽老,但住起来很舒适,冬暖夏凉,空调都用不着。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古镇南端,看到一口古井,泉水清冽甘甜,永不干涸。传说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保这里的山民与茶树不受干旱之苦,埋下宝瓶,化为泉井。朴实勤劳的山民,为感谢观音的恩赐,将井取名为观音泉,并在这里修建了圆通寺,终日香火不断。圆通寺位于以砖茶和古板街称名于世的赤壁羊楼洞内,与赤壁四十八泉之一的观音泉和赤壁著名景点陆水湖相毗邻,是鄂西南海内知名的一大古刹。
是的,辉煌已然过去,羊楼洞不可能重回茶产业中心地位。而她留下的博大砖茶文化和凝聚了百年乡愁的古街,却应该在保护和发掘中新生。
听说羊楼洞明清古街现已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上请来了一批学者专家,正对这条古街进行保护式修缮,羊楼洞已踏上发展的新起点。
此文部分图片来自余总师兄及文举师弟,因仅走马观花看了一下羊楼古镇,等有机会我会进行深度游后再作补充,如有引用或描述不当,敬请宽容!
感谢几位师兄及文举师弟的盛情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