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地铁上,和一位医生朋友聊天,说到他喜欢的女生,我说“反正读研也没什么事,你们可以多聊天啊!”他说,“她每天都在做实验,你以为都跟你似的,医学的硕士含金量可是很高的。”
我一时语塞,想想他说的,也的确是,三年期的读研,自己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可以证明我的学习是有价值的。我甚至还没有出去赚过一分钱,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在电影学专业混着日子,我可以这么说吗?日常是攒攒小情绪,看点片子,写点不登台面的文字,片不成章。
这就是混日子吧。
所在的班级里有两个男生,成功的向文慧园路三号影迷集散地投稿,我很羡慕。下定决心要研究的导演,两个月过去了,丝毫没有进展。原因是,我无法下笔写下幼稚的想法,也不想要不断修改它们。导师曾经告诉我说,不要害怕表达你的想法,把它们写下来,不断的修改。
没有能够一次就做好的事情——现在我仍旧在克服这种完美主义的心理。
曾听一位老师说,她的同学在读完博之后越发觉得自己胆小了。此刻,我环视和我一样盘踞在图书馆的人,男生女生脸上都看起来暗淡无光,蜷缩在椅子上伸头弓背,二十几岁的身体完全受制于脑子里一小块地方的运作。我也感到畏惧了。
这时,打开FaceTime检视自己的状态,像对着镜子般的保持微笑,打开紧缩的眉头,身体的僵硬感便轻了许多。
那天,和老师一起去逛公园,在玉渊潭的湖边,他坐在石边,让我们帮他拍照,发到大群里,希望大家以后能够一起出来玩。他说,“现在春天天气多好,你心情好吗?如果你写出的文章,能够让人感受到这种心情,就对了。”我们不解,“可是我们写的是论文啊,怎么能写的这么轻松愉快?那也不符合标准吧。”老师看着我们笑,“那就是考验你们功力的时候。”
我们文科的学生,很难坚定的说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暂时这个社会需要的是过硬的科技。有时,我也会像那位同学对我的否定一样否定自己。
其实,是我忘了把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记录下来,让它们有物质的显影,精神的积淀。不见得真的有经济价值,但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存在过的路径。
不要问意义,它只能被回溯性建构。
无论如何为论文焦灼,打开手边的摄像头,看看自己,还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吗?
老师说过,他们从不指望硕士、博士的论文能够真正的有什么研究意义和价值,那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就像是高考,得到一个超高的分数和一个超低的分数,看起来都没有意义,它只是检测学习的过程。如果暂时写不出来,大概是学习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所以,即使在做着不太有意义的选题,写着不太靠谱的文字,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啊。文科的论文写作,犹如人生道路的探索,没有那么多的科学规律可以遵循,看起来盲目又艰难。
所谓逻辑,也应该是在放松的状态下都能够被理解和接受的表述方式。
我的格局和心思都很小,从我的角度看到的,不是广阔的世界,我也没有征服它们的欲望。
恕我直言,那些怀揣着巨大梦想的人,我佩服,但我就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