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是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玩一个手机app并写出一篇文章。思考可能很粗浅,逻辑性可能不是太强,是作为一个促进我思考而写的文章。
尝试阅读的话建议请批判着看,有不同看法的话欢迎交流。
网易新闻是一款重运营的产品。
无跟帖,不网易。
上面这句话可能是很多人选择网易新闻的原因。我自己也曾在大一的时候非常喜欢看网易新闻,当时所有的新闻客户端我也都试过,但最吸引我的还是网易,因为当时的网易新闻跟帖还有网易独家的“轻松一刻”和“今日看点”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但是后来我不喜欢了,为什么?
我相信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会喜欢一定类型的东西,就像我初中时期非常迷林俊杰一样,虽然他有一个可以被电视台禁音无数次的外号——JJ,但你就是会在某一个时间阶段迷那些明星,去崇拜一些明星,就好像明星也能够反过来突显出你与众不同的个性一样。
当时我很喜欢网易新闻的评论,因为评论里有些东西很幽默,很好笑。为什么人们喜欢看评论,因为在评论里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想法,评论可以帮你说出自己的心声。但同时评论也是很“危险”的东西,它会让你丧失对于一篇新闻的思考,你在看完一些民生类新闻之后会马上去评论区寻找一些批评的评论,然后那个人说的话就代替了你的思考。你会感觉他说的话都是那么正确。在面对政府的种种不作为和“大作为”中他帮你出了一口气。
另一个原因是一个圈子久了,那个圈子产出的内容就会变得同质化。网易评论看多了就会多少能够了解对于这类新闻会有怎样的吐槽,对于一些楼际的相互调侃会感觉缺乏新意。
好像有点跑偏,来说说这个产品。
从它的两个我发现的比较大的特点来说吧,一是这款应用的商业化,而是这款应用的UGC(也就是用户评论)。
所谓商业化也就是寻求盈利,这款应用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通过广告、电商和游戏用户引流。
广告可以藏在新闻首页封面新闻中,可以作为信息流藏在新闻列表中,可以藏在新闻页面的最底端。
电商在右侧边栏的“商城”中,虽说是用户参与活动和评论获取金币可以用来购买商品,但实际上每个商品都需要金币和金钱去购买,既把电商做了,又活跃了用户参与度。其实好像是RPG网游一样,网游RPG就是一个产出与消耗的模型。打副本产出金钱,而购买新的装备升级又是消耗金钱的一个方式。有产出就会有消耗,用户评论参与活动之后发现自己已经积累了好多金币,那么这么多金币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点进去之后发现可以用来在商城里购买东西,这个时候我会有一个印象,需要人民币加金币才能购买的商品应该物超所值(至少我直觉就是这样想的),我会愿意去逛这个商城,看看有什么可以购买的。非常高明。
右侧边栏有“应用”和“游戏”,里面是网易自家的游戏,下载这些游戏并注册去玩就算完成一个任务,完成任务当然了会有积分和金币赠送。游戏是一个除了广告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变现途径。其实这也可以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广告,假如将这些游戏换成了其他公司的游戏,那么网易公司就可以向这些公司收钱,也算是一种广告,只不过这种广告的效果看的是用户行为罢了。
网易新闻的宣传中一直将评论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少数能将评论做得与新闻一样有吸引力的国内应用。这个是比较重运营的,它的成功可能与网易新闻的删帖机制有关,它多年来鼓励评论也是下了苦工。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它的评论结构比较清晰。在网友评论互动中谁回复的谁,阅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评论中发生的事,清晰明了,非常方便。用户可以简单地点击“大拇指”图标来顶这个评论,对于筛选优质评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个不是很简单的一个东西吗,谁都能想到,但是腾讯新闻就没有!所以鼓励用户行为这种事可以通过行为路径的缩减达到非常好的成效。
另外一个让我感觉非常叼的一个小细节是它的视频评论,视频评论采用了现在非常热门的弹幕评论。视频那么长,如果可以在全屏的情况下一边看视频的同时一边了解到其他人对于这个视频的看法就好了,弹幕评论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法。你在发弹幕评论的同时视频会暂停,考虑得非常周到。
再来简单说说几个有点疑惑的点。
1. 左侧边栏左下角有个类似“>>>”这样的图标,点击之后出现的是网易新闻的启动页面,这个是干什么的?很莫名其妙。
2. “扫一扫”功能,这个在微信上无人不知的功能到了这里恐怕所有人都会多一个问号,是要用来干什么的?点击之后出现的文字也不能打消我们的疑虑:将二维码/条码放入框内,即可自动扫描。没有用的东西难道不应该去掉吗?
假如有哪位网友了解的话不妨留言告知我一下。
其实看新闻这样一种行为也不一定是一件私人的事,不一定是孤独的事。一个人看新闻,他/她可以是为了获取信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种消遣方式。看新闻的同时你可以了解其他人对于这个新闻的看法,可以通过这个新闻与其他人沟通交流互动,可以是一个表达想法的途径。
网易新闻和腾讯新闻都没有涉及到新闻的熟人社交这个比较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