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

如下是学习《如何学习》的学习笔记。

本来是买了《如何学习》这本书,希望在春节能够通读学习。但是春节总有各种不规律在打断自己,现在阅读还没有进展到1/2。无奈之下,先听了得到中关于这本书的解读。

略作总结:

1. 我们的智商差别不在存储能力,而在于提取能力。

在存储方面,我们的大脑的能力皆能满足所有这辈子所有的存储需求。但是在提取方面,我们的能力就没有那么强了。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努力回忆不起来的内容有时却莫名的从脑海中跳出来,所以不是我们忘记了这部分内容,而是我们在需要提取的时候没有提取出来。

不能被提取就是“遗忘”,遗忘在进化中具有着特殊的意义:

  • 过滤垃圾信息,总有一些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带宽本来就比较小,不能让所有的信息都占用。
  • 增强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就像增加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一样。在信息提取方面也遵守着用进废退的规律。需要的信息经常被提取,提取能力不断被增强,使用的时候就更加高效。

2. 先考试后学习的好处。

带着问题学习效果往往会比较好,这是经验。

从上面的逻辑上来分析,带着问题学习在信息存储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改变,重要的改变来自于信息的提取能力。

带着问题学习这个动作就像是锚一样,在学习的时候把关键信息锚定并且总结提取出来。

重要的是,这些信息每次被提取,相关的神经元回路就增强一些。这里增长的不但是提取的能力,还包括了再次强化的写入一遍。

所以学习的时候要增加重要信息被提取的方式,比如作者提到的:背诵,做测试题,写作,演讲等等。作者称之为:先考试后学习。

3. 被打断,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

在我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如果一项工作未完成,大脑重现的概率会高很多。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服务生记客人下单的例子。

解读版并未告诉我们深层次的原因。我的猜想是,当我们未完成任务时,其实机理和我们先考试后学习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大脑中锚定了这个任务,任务未完成锚并没有被拔出,就会在脑海中一遍遍的强化,这种强化是大脑自动完成的,所以我们并不能体会到。

4. 交替式学习效果更好。

解读版举出的例子是网球选手击球的例子。但是解读版在解说原因的时候我觉得并不出彩。

看完了本书的前半部分,我觉得这里的交替式学习应该替换成尽可能贴近使用场景的训练。

在本书的前半部分有描写:记忆的内容被提取受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记忆的时候有咩有什么背景声音,有没有什么视觉冲击等等。这些元素会诱导我们回忆起之前的记忆内容。

贴近使用场景的训练很显然有很多锚点可以被抓到,所以记忆提取更佳容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8-01-10 这是一本研究如何学习的书,针对的就是学习方法。学习是一系列的行为。学习的方法是有步骤的一系列...
    windplay阅读 7,148评论 1 3
  • 编故事的能手(第一章): 人类大脑以学习的核心部位:内嗅皮层,它类似于某种过滤器,专门过滤涌入大脑的信息;海马,是...
    Ashleytl阅读 4,724评论 0 0
  • 大脑跟肌肉不一样,至少不能简单地那么去理解。大脑是一个多元综合体,对情绪、时间、生理节奏乃至场所、环境都很敏感。它...
    没话说的小怪兽阅读 2,823评论 0 1
  • 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纽约时报》顶级科学记者。拥有科罗拉多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和西北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从事医...
    青云之栀阅读 3,496评论 0 2
  • 身心俱懒的多了,好歹一个勤快也行啊!受不了![抠鼻][抠鼻][抠鼻] 蝗虫过境! 论为什么骗子满天飞? 答!因为有...
    纵情嬉戏天地间阅读 1,8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