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点赞种类
1、认同。内容认同
2、羡慕。表达我也想要
3、不得不赞。客户或领导发的动态。维护社交关系
4、冒泡赞。表达关注。常用于在联系少的好朋友中点赞,刷存在感
5、幸灾乐祸。看到别人逗比,过得不好而赞,负面心理安慰
论“点赞”、“收藏”、“喜欢”、“关注的区别
点赞
点赞本质上是评论功能简化版。以前用户面对一段文字或图片,想互动,却一时不知道说什么,脸书就发明了点赞,用户从此可以进行偷懒的交互。点赞不仅满足了内容创造者,尤其是普通用户的虚荣心,同时也是表达内容消费者的态度。而过去浏览量、回复数这些内容质量的指标也悄然变成了以赞数来衡量,毕竟浏览量以用户点击为基础,而吸引用户的往往是因为标题、配图,而非真的内容优秀。
收藏
收藏是个偏工具、弱社交的功能。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收藏数没有赞数那么讨喜。对于内容消费者来说,收藏动作很私人,不会公开,不适合表达鲜明的态度,适合反复查看,同时收藏还满足了用户的占有心理需求。收藏由于社交性弱,适合PGC内容,对于UGC更多是个辅助作用
喜欢
喜欢介于点赞和收藏之间。喜欢带有收藏功能,因为用户喜欢过的内容通常会保存在个人中心,但同时因为是公开的,喜欢会通知给内容生产者而收藏不会。喜欢适合态度不明确,但社交强的场合,如朋友圈
关注
本质是订阅,适用于内容不断更新的对象。
论”点赞“与”评论“相比的优势
维持关注:评论太耀眼,适合已经建立了一定亲密度的人间互动,点赞能够使关系维持一定水平不冷下去
快:时代节奏越来越快,评论消耗的精力和时间远超破冰
国内外例子
国内
微信
朋友圈点赞放在二级目录
1、朋友圈是给熟人间消费内容的,点赞和评论只是附属品,是内容的衍生品。产品设计实质是分类,场景一致的应该放在一起(赞和评论都是用户要对票圈动态发表看法)
2、此外,也能让社交更为真实,不存在手滑点赞,点赞的都是真爱;
3、同时降低了用户社交压力,避免内敛的人被社交达人(一路赞过去)压制,不能很好表达自己
微信朋友圈和个人相册点赞不同
朋友圈里,动态点赞人是以名字显示的,但到个人相册里,消息点赞人却是以头像显示的
这问题其实可以从用户体验要素来回答。
战略层,两者定位不同。朋友圈是熟人社交信息流产品。用户刷朋友圈是为了看好友动态,所以,内容为主,点赞与评论为辅。以有限的空间尽可能给你更大的信息价值,所以舍弃头像。相册是偏熟人私密性内容产品,目的是让你浏览自己或好友一个人的动态。点赞人以头像显示能给用户更好的视觉体验
表现层,朋友圈显示的是图片和视频的瀑布流,如果点赞人的头像再显示出来,页面上会有失焦的感觉。个人相册则不一样,因为每次只会进入某条动态看,将点赞者头像显示出来,反而能让用户重温发这条状态的互动状态
为什么微信朋友圈不能对评论点赞
1、票圈时效性强,过去的票圈被赞了没意义
2、骚扰用户,功能不能太复杂,与票圈核心内容消费关系不大
3、票圈是熟人圈,熟人的社交需求直接用IM界面就可以搞定
知乎
点赞和感谢区别
功能比较:
赞作用:1、表达对某回答肯定,支持,答案显示被多少人点赞
2、关注的人(大V)点赞了,粉丝可以看到他们点赞,从而引起新一轮的阅读
3、点赞动态出现在个人页面动态以及粉丝主页
感谢:1、出现在用户个人主页。2、答案不显示被多少人感谢3、感谢不会出现在个人动态
感谢使用场景:
1、表达对答主用心回答,与内容无关。仅仅是觉得答案有苦劳,不一定是觉得内容好
2、大V维护自身形象。因为点赞会上粉丝发现页。
3、点赞不够,感谢来凑。光是点赞已经无法表达我的喜爱之情
BLIBLI
弹幕点赞
B站已经有两个地方用户可以发声,一是评论区,一是弹幕,评论区已经有点赞功能了,而点赞既可以让更多用户来产生内容(给弹幕提供轻量级的互动,不然可能直接看了也没反应)并给获得点赞的用户一定愉悦感
战略上,增强社交性。
1、制造话题。社交需要有话题,这样才会有不同人的交流,然后建立稳定的社交圈。原来的B站基本是以视频或热门素材作为话题,后来这些话题相继出现KOL。现在其实很多弹幕是很有意思的,弹幕背后的说话人B站准备发崛下,而一旦有点赞,就会有热门弹幕,就会有用户聚集起来讨论,话题圈就形成
2、降低话题门槛。基于视频的热门话题需要的时间精力是很大,而反观微博图文为主,每天都能发,话题制作成本就很低了。弹幕作为轻量的文字内容降低了内容制造成本,一条精彩的弹幕可能就可以出一个话题
3、发掘更多优质内容。弹幕有别于评论。弹幕让用户有了参与感,用户每个人都是内容制造者。而弹幕点赞会让用户意识到自己的弹幕是会有反馈的,而且原本也存在当我们看到一个好玩弹幕,会想在后面补一条弹幕回复,弹幕点赞会让用户获得更多正反馈,从而产生更多优质内容
4、增加弹幕消费的时间周期。以往弹幕是发完即逝的,不会有人再回头看,但如果有点赞,发弹幕的人会收到点赞提醒,进而二次消费自己生产的内容,增强用户粘性,玩法也增强了
微博
微博的评论、点赞、转发三功能都是单独展示在资讯下面。
三个功能放在用户最容易点击的位置,其中点赞放在右下角,符合中国用户右撇子的习惯。并进而有以下两种作用。
1、提升平台留存。利用三个动作区区分好的内容,给后来的用户做精选、精准推荐。因为不像微信有熟人关系绑住用户,只能靠智能推荐、名人八卦、重磅新闻等运营手段来提升用户打开频次,增加用户停留时长
2、让发布者获得满足。一般人能有几百浏览量就已经很好,目前根据微博算法,如果一条微博被点赞、评价、转发,也就会获得更多点赞、评价、转发,获得更多的流量,甚至成为爆款,上热搜。
网易云音乐、豆瓣等社区产品
根据点赞数多少决定先后顺序,优点是能沉淀下来优质评论,缺点是导致热门评论通常要很久,新的评论因为缺少曝光,逐渐被埋没,为此,网易云音乐在热门评论下面还补了最新评论
国外
点赞始于脸书,现在已经成为行内必备。而就在16年,脸书将点赞变成了六种表情:赞、大爱、笑趴、哇、心碎、怒
原因:点赞按钮是个简单好用的功能,但也是个生硬笨拙的工具,比如遇到诸如离婚、灾难,朋友也会顺手点个赞。脸书根据用户回帖常见的表达,推出了者六款表情
好处:不仅有望激发更多用户的表达欲,尤其是懒得打字的用户,而且还能让脸书掌握更多用户信息,信息流广告就更好卖了
QUERA
国外的”知乎“QUERA的点赞键更为突出。国内是和感谢、收藏、评论平级的ICON,QUERA则是踩、分享、更多,更多包括标记、修改文章(错别字、谬误)、感谢、踩、反馈问题、修改史。点赞ICON大,感谢ICON在二级目录,平台鼓励多点赞,而弱化其他用户行为比重。有意思的是一级目录并没有收藏,在国内,时常能看到知乎大V抱怨自己的内容只是被收藏,而不是被点赞, quera将收藏键收起来,可以减少用户没看完就收藏或者想互动但觉得还不如收藏以后再看的场景,毕竟收藏只是这种知识内容社区的互动补充而已。 quera的评论框是在文章最后才会出现,可以有效避免只看一半断章取义就瞎评,这种场景其实在知乎中挺常见的。
twitter的动态相较于微博,多了私信功能,其他的转发、评论、点赞一样,但位置不同,推特是以评论、转发、点赞的顺序,微博是转发、评论、点赞。中国重转发和点赞,推特则重评论和私信(放在两边易被发现)。两者的差异源于现在定位不同,微博现在已经从开始的用户可以发声的平台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媒体内容分发平台,竞品其实是各种新闻客户端,所以转发、点赞就显得更为重要,毕竟之后的信息流就是倚仗这两个功能来做个性化推荐,而推特则还是原来的那个社交平台,代表社交的评论和私聊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Tumblr
用户控件顺序是热度、私信、转发、点赞,其中热度ICON占的位置最为突出,热度有喜欢+转发构成,可以看出TIMBIR希望用户在浏览140字轻博客时能够产出更多优质的动态,同时点赞在最右边,符合用户习惯,毕竟发帖者都是希望自己的动态有所回馈,点赞就是这么个轻量互动
总结
点赞始于脸书,后来成为社交、内容分发、社区产品的必备,在对比了国内外产品后,可以总结出
要做一个好的点赞系统的要点:
1、知道目标是什么
拉新、留存还是用完即走
2、明确产品目标
是让用户了解资讯、分类海量内容,还是满足发布者虚荣心
3、创意
比如通过点赞增加咨讯量,扩大资讯传播量级(微博、知乎);比如做点赞功能分化(脸书,每条资讯都带有用户情感分析);个性化推荐(今日头条根据点赞的内容标签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