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喧嚣。所以习静并不必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嚣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语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静
察觉到自己的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难静下心来专注地做一件事儿。
稍微长一些的视频,或者文章,都很难静下心来看完。倒是常常“一心多用”:吃饭的时候还要看剧还要聊天。刷短视频能一动不动地刷两三个小时,却难以坐下来捧一本书来读。连日常的皮肤护理和化妆打扮都觉得成了累赘,更不消说用心地给自己为他人做一餐美味佳肴。有时候宁愿看无脑的电视剧打发时间,都不愿意和朋友聊聊天,都不愿意出门吹吹风看看日落……
我真的一点儿都不喜欢这样的自己,非常不喜欢ε(┬┬﹏┬┬)3
我不晓得自己为何会这样浮躁、反复横跳,是因为外界的诱惑太多了吗,是因为自己的定力不够吗,是因为自己太急功近利了吗,是因为自己的心思太杂了吗,是因为自己的修养太低了吗,是因为自己太过于迷茫了吗,是因为自己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吗,是因为自己心中没有自己的信仰与坚持吗……问天问地问自己……
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黯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快乐。你有时大概也发生同样感想罢?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静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成为一个随时能接梗的人,也是我一直苦恼的议题。
静下心来,不要浮躁,先从一心一事开始吧!有时间就专注读书,有机会就为他人为自己用心地烹饪,常和朋友同学联系……
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话,“最好的品质之一是不厌其烦”,无论是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还是工作中的各项繁杂任务,希望我们“be pati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