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发芽——开花。
上学期每周五的家长课堂,孩子们都会朗诵儿歌作为欢迎礼物,那时候种下了一颗“我能朗诵”的种子,1月份的期末绘本剧表演、北极星班朗诵会时这颗种子破土而出。接下来的课程活动,晨诵、写绘都在浇灌这株小芽,它在不断长大,四月的朗诵会这株小树苗在舞台上开出花来。
四月芬芳,诗韵流长
第二天,北极星班就举行了班级朗诵会。这是两周前和孩子们商议好的事情。上学期期末,1月份班级举行了第一次朗诵会,那一次作为“期末剧”的“附加产品”,“绘本剧”是主场。这一次是进阶版的独场朗诵会。每个孩子独自登台,尽量做到脱稿朗诵。又邀请家长作为“榜样团”进行朗诵表演。
为什么要举行第2次朗诵会呢?这里有几个原因在此记录。
首先因为这种方式是孩子喜欢的。他渴望听见自己的声音,这是自我确认的一个过程,他更渴望自己的声音,被自己最爱的爸爸妈妈,还有每天陪伴自己的同学老师们听到,这也是渴望被关注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是追求卓越的表现,所以所有孩子都喜欢的这么美好的事情,我们老师肯定会放在心上。
但是不是所有孩子喜欢的事情,我们都要搞得这么隆重。从老师的专业性上来看,我们要考虑这件事情对孩子生命状态的影响,也要考虑,嗯这件事情对孩子此阶段的成长起到多大的价值。不论是朗诵诗歌还是朗诵短文,其实都是对孩子文学上的启蒙,因为我们都知道文学可以丰盈生命,可以点亮每一个人眼睛。其次,我们选择登台的方式朗诵,通俗一点说,就是生活当中需要一些仪式感,具体说那就是,想借这个方式让孩子进一步的去感受自己的心跳,有机会回味自己点滴的进步,这将带给孩子对自己的充分的肯定。还有要登台,那么必然涉及到不断练习,涉及到敢不敢脱稿,敢不敢一个人。同时也给孩子埋下一颗勇于尝试的种子,有信心去迎接未知的世界。
再次,时间在变化,根据家庭和孩子做的努力,每个孩子都需要重新被认识。有的孩子心智发育的较快,得到的锻炼比较多,可能上学期就可以做到“撑场”。有的孩子需要一段的积累时间,之后会出现变化。所以,独自登台,就是他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现在再来说说为什么选择“为爱朗读”的这个主题。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为自己不识字的外婆每天朗读,这源于他小的时候自己的妈妈,就在为他朗读,也源于,妈妈小的时候也在给外婆朗读。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也可以为爱朗读,那么这个家庭该会有多么的温馨而又有力量呀。
还有一个原因呢,是因为生活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可能更多的是陪伴,更多的是以家长榜样或者是家长的威严,大的可能是互相欣赏的,这样一些神秘的感觉,所以今天邀请家长来共同参与,让孩子们看看自己的爸爸妈妈闪亮的时刻,怎么应对登台的,家长们也可以借此机会说出对孩子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