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米哺育了在乡间长大的孩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川北农村流传有一句俗话:“各家有个搭米碗”。其实各家不但有个“搭米碗”,在乡间生活的乡民们各家也有个借米碗。

  我们家的借米碗,是我们家大大小小的碗家族中最大的一只,通常它被我们叫成大品碗。那只大品碗,早先由父亲使用,后来,大哥成为家中的壮劳力之后,大品碗就成为大哥盛饭的主要器物。每每家中米罁里的米粮罄尽之后,接不上趟时,妈妈就要端上这个所谓的大品碗去邻居家借米。

  在乡间生活,谁家又没有过计划不周而敲米桶的时候呢?左邻右舍的乡邻们,谁又不曾去邻居家借过米呢?因此,只要邻家尚有余粮,去借米的人一般都不会空碗而归。

  妈妈去邻家借米时,邻家的女主人总会将我妈端去的大品碗装得冒冒的尖尖的。米装得太尖太冒了,甚至高出了碗沿,这又如何能够安安稳稳地端回家呢?每每如此,妈妈总要双手擎持米碗在邻家的米罁上摇一摇,将品碗上冒冒尖尖的米摇平顺了,这才恭恭敬敬地双手将米碗端回家来,为有米之炊,解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妈妈每次借米回来,在我们眼里看到的借米碗总是满满当当的一平碗。而还米时,妈妈总是要选最好的米,并把米里的稻糠仔细扬光吹尽,装得冒冒尖尖的一品碗,稳稳地擎持着小心翼翼地移步走向邻家去还。大品碗装冒装尖了这还不算,快走到邻居家时,那冒冒一品碗米,在走动的摇晃中越来越踏实,待快到邻家门前时,妈妈还要将事先装在衣袋的米抓出一把两把来,把品碗磊得冒冒尖尖的,去敲邻居家的门。

  这个办法,多亏妈妈能想得出来!

  还米时,双方还要真诚地客套谦让一番,吃罢吃罢,不用着急还,家里还有很多米。而借方总是说,借了这么长时间了,不还怎么好意思呢。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一番谦让,米终于倒进了邻家的米桶。双方皆大欢喜,还要乘机沟通沟通,夸夸邻家孩子的聪明能干,话话桑麻家常方罢。

  不只是我们家向邻家借米,也有一些邻居赶不凑巧的时候,端着米碗来我家借米。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盛事啊!我们这些小孩子们都很兴奋地围上来看着量米盛米,品察邻家的米碗、升、斗。

  在乡间,借米不仅仅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问题。有人家来借米,说明主人家持家有方,丰衣足食,邻里和睦。借米还米是一种乡间人情交往,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学问,更是一种民间智慧。借,不小气。还,显大方。乡邻们在你来我往、一借一还中沟通了感情,建立信誉,纯朴了民风。

  借米,哺育了我们这些在乡间长大的孩子,无论是在物质层面上,还是在精神层面上。联想到当今世风日下,不少老赖借钱不还,欠账的反倒成了“爷爷”,真是道德沦丧、人心不古,冰雪两重天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时间:2017/4/20 坐标:上海 1. 根据岗位,随机抽取题目,10-20分钟准备。 查看mysql(inno...
    a36a01202967阅读 5,869评论 0 0
  • 距离上次给你写最长情的告白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从长清到这里,我的心从未离开过你。一个人一颗心,爱你的心,天长地久。...
    SZhua阅读 3,613评论 0 0
  • 明天高考 莫名紧张 仿佛在另一个平行的宇宙 我还在高三的空气里 憧憬而迷茫 考前一晚空旷的床 宿舍励志口号的墙 面...
    米格尔街的木匠阅读 1,183评论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