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一辆公交车上,朋友示意我去看广告栏的一条广告。抬头一看,是关于殡葬的信息,粉红色。它就像我们平常看到的日用品广告一样,静静地出现在那里,但又有点儿奇怪。我们聊了聊前不久看到的关于日本“生前整理”的文化,这个严重老龄化的国家为死亡准备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以及丧葬形式的多元化。不知道在这个国度,谈论殡葬和死亡,是不是和我们聊八卦日常一样信手拈来。
死亡,在我们的文化里,是比较忌讳的名词。最近看到的最接近死亡话题并引起舆论风波的,是关于沙白赴瑞士安乐死的新闻。这是她的个人选择,谈论是非对错也略感对逝者不敬。但我确实也设想过,如果有一天我在那个处境,会如何选择。
在我的家里,这个话题不是禁忌。在某次睡前聊天时,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家里的小学生:假设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个月,你希望自己怎样度过?他说,还是照常上学、写作业,空闲的时间看书、玩游戏。是很喜欢学校,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吗?他答:是的。
一个月前,带着小谦一起参加叶月幽老师的分享会,一个针对青春期和成人的分享会,这个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叶老师分享了她自己跌宕起伏的前半生。中间有一段是讲在高考后经历的N次进ICU,父母在旁边讨论她的丧葬费,后来手术拿走了一个内脏器官。但是,她射箭、骑马、潜水、跳伞,学习证书一面墙都放不下,在心理学领域深耕。她在死亡边缘徘徊过,甚至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放弃过,却仍然疯狂地热爱这个世界。
我也更愿意把对死亡话题转化成向死而生的选择,叶老师刚好用她的经历解读了这道题。不知这场分享会会在小谦心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但是在三个半小时的讲述过程中,连我都坐得屁股痛,他能在旁边安静坐着听满全场,想必也能感受到某种神秘力量。
别人的故事是别人的,自己的生活却充满着全方位无死角的细节。
这个秋天,带小谦去西昆参加祭孔大典,感受孝道文化,也看到平行时空的另一群孩子充满青春活力的模样;也带他去山里住了几天,体验拿起锄头连接天地自然,撸起袖子自己动手做面点的生活。在日常保持规律两点一线的重复之外,试图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我也总是面对各种挑战,升级打怪需要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一件都不会少。脱口秀总决赛上付航的段子,他的结尾是这样的:所有人都说我是废物,但你说我是天才,你只要勇敢做自己,总会有人爱你的。从保安到脱口秀总冠军,他妻子的守护成就了他。看到这里,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守护孩子“天才”成分的人,尽管这并非易事。
陪伴孩子,也尽量照顾到自己。去看开心麻花的话剧,安排属于自己的旅行。当然,我不会告诉你,还买了脱口秀线下场的票,然后……忘了去看。
和朋友相约,去京都看红叶看建筑,去奈良公园东大寺散步,去大阪环球找刺激。看到京都城内留下的唐朝影子,感受环球影城的梦幻和全方位3D带来的震撼,遭遇被一家餐厅委婉拒绝入内,在第二次到达一个车站时转了好几圈的鬼打墙,忘记IC卡余额不够而一脸懵地被留住时一位姑娘的好心解围,吃到还不错的鳗鱼饭和唰唰锅,前后两次两个人末日逃亡般的赶路,因航班晚点创造了半夜一点还开车在高速上飞奔的纪录。这些都是旅途中奇妙的瞬间,好的坏的都是体验。
发达的公共交通,相对便捷的安检系统;狭窄的街道,各种肤色的人潮;人性化的设施,过于有序的秩序;逼仄的餐厅,用到极致的空间,吃不惯的口味;干净整洁的环境,扔不掉的垃圾;随处可见头发花白的工作人员,随处可听轻声细语的si mi ma sai和a li ga duo,是关西留给我的印象。
落地上海后,朋友来了一句:这放松的无秩序感又回来了~
看过这个世界的繁华与喧嚣,重新回归平淡,幸福变得具象化。它藏在蒸煮爆炒的饭菜香气里,在可以翻跟斗的居住空间里,在克服困难兑现约定的信念里,在出走时有家人同事支持的自由里,在日行两万步的行动自如里,在归来时睡眼惺忪的儿子一头扎进怀中的温馨里。再上个价值,幸福也藏在五千年历史传承的文化自信里,在祖国繁荣昌盛的和平安详里。
最初对日本的印象来自柯南,来自东京爱情故事,还有宫崎骏的动画片《起风了》。周深唱过一首同名歌曲,但今天的BGM是他的另一首歌,歌名为《璀璨冒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