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是我妈60周岁的生日,确切的说,是农历二月二十八。
我想给我妈过一个特殊点的生日,因为在我的概念里,60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标志——迈入了60这个槛儿,就算步入了晚年的时光,它应该是人最安稳、最安逸、不追逐名利是非,不奢求荣华富贵,不期待波澜起伏,不接近喧嚣鼎沸的阶段……平淡、回忆、珍惜也许在这个年岁里最为珍贵。
我在前两年写过文章给妈妈当做生日的祝福,庆幸,她很喜欢。而今年60岁生日,我看着日历,随着一天天的临近,我也不断在想着,我应该做点什么?回忆了一下历来我都是怎么给妈妈过生日的。结果就这么一想,不得了:我完全记不得我上一次和妈妈当面过生日是哪一年月了。虽说每年我都记得妈的生日,可伴随着通信的发展,从打电话,到发短信,到聊视频,每年都及时的送上远隔千万里之外的祝福,可情谊虽然送到,但是,人,却很少能团聚在一起。想想看,的确好久没有在一起过生日了。
【关于生与死的思索】
有一次和妈聊天,妈给我说,你知道我们那个邻居么,我说,有点印象;然后我妈接着说,他昨天去世了。我下意识的问了一句,才多大啊? 妈答道:不大,才60多,是心脏病突发的。 我随便附和了两句,便把话题转移到了其他方面。我不知道妈在陈述这个事情过程当中,是否有过多的想法,但是站在我的角度,我似乎在语气中能听到多了一些惋惜,而再听一听,可能能听到更怯懦的声音:年龄大了,说走就走。
生死是一个价值观。小时候,对于死亡是无止境的害怕;再大一点,可能就会经历一些身边人的逝去所带来的痛苦的冲击;再往后成为一个成年人,可能对死亡的畏惧就看的更淡了一些,也逐渐会把“生老病死”作为一种信条,也说不上来是麻痹自己还是蒙蔽自我,总之,有这么一个阶段,觉得生死也不过就那么回事;而当人迈入老年的时候,应该重新对生死有了最纯粹的敬畏,而对于死,我想不应该是像孩童时的那种害怕了,之所以讳避它,是因为是对“生”有更多的眷恋吧。 所以,当第一次听到“向死而生”这个词的时候,我会觉得它既悲壮,又庄严。
可惜,人处于不同的阶段,总是不能交叉穿越的将自己所在阶段的人生感悟准确无误的传递给自己的长辈或者晚辈。我其实并不是刻意,但是真的有时候会想到这个问题:我们对父母的关爱究竟要怎样的来呈现? 这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且除了做儿女的,是没有其他人可替代的,没办法外包的。所以,是不是应该多创造一些瞬间和事件,让已在消退的记忆力中,多留下属于当下的美好和感动的瞬间,不要让晚年的幸福都停留在记忆里。
前几天刚看了韩寒到电影《乘风破浪》,我觉得它很妙,妙就妙在,它把这种时空隔阂在穿越中拉回到了一条时间线下,我能看到和我同龄的父亲,我能不那么带着隔阂的代购感受长辈最淳朴和不加渲染的情感,而最令人感动的,应该就是在自己懂事的年岁,和父母共同成长吧。
【仪式感】
节日,就是仪式感的呈现载体。而仪式感,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在某个阶段扮演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主动的仪式感——那是你对自己生活、对理想、对目标执着的追求缩影;又或是被动的仪式感——那是别人对你的回馈、期望、还有爱的温暖呈现。总之,它们相辅相成的呈现,构建了生活绝大多数的意义。
我这次打算给我妈一个生日的惊喜,因为我想让她60岁的生日充满仪式和意义。
于是我买了机票要飞回国,尽管也计较了工作的得失,算计了经济的代价,打乱了休假的计划,可是我还是庆幸我在她60岁生日前两三周前那个执意的闪念——我要给我妈一个团圆的60岁生日, 正是因为这个闪念的冒出,让我在选择的天平上,倾向了家的方向。
尤其是在亲情上,本来就不存在亏与欠的计较,似乎没有了利益的交织反而更难用一个严苛的准绳来作为自己行动的取舍标准。于是乎,往往不知不觉就欠了父母一份爱的庄严。越来越多看似独立的孩子们远走他乡,背起理想的大旗,踏向梦的方向;也越来越多看似“落伍”的爸妈们,旧守故乡,按捺思念的思绪,那是对儿女的守望。我只能肤浅的向自己解释为,中国人向来不善于表达深沉的情感,爱与关怀只能湮没在独自的感知,但我愿意去尝试,在国外工作这么多年,接受了更多元的文化之后,破冰思维的枷锁。
我脑子里大概构思了一个呈现的效果,我想着怎么去呈现我的这份惊喜,于是乎我做了很多准备,包括自己在生日前不断的奔波中抽空剪录视频,准备礼物,远程联系家里的朋友和姐姐来协调策划当天的安排…… 然而,当真的生日当天的时候,却还是没有任何能力把之前准备的情感和戏剧效果呈现出来。
在亲情面前,仪式感有时又显得矫情而多余。这真是矛盾的命题。
【生日惊喜】
我是在妈妈生日前一天回到家里的,当天晚上就去第二天要吃饭的地点提前踩了点,是一个度假村似的室外场,特意挑选了一颗大树底下的餐桌。买通了服务员,选好了呈现的效果,并安排好了第二天爸妈的座位顺序,找到了自认为合理的出场方式。
第二天一大早先是在微信里佯装自己还在国外,给妈妈送去生日的祝福,同时自己准备生日蛋糕,在大部队之后,溜进了现场。我先是让服务员以酒店自己的名义,把我从泰国买回来的礼物赠送给我妈,说是本月的寿星专属礼品,其实意图是做铺垫,我是猜想当我妈拿到与泰国相关的礼品时,一定会多多少少想到我,想着商家送的一定不如儿子亲手买的。我是能在角落看得到他们的,遗憾的是,我妈似乎并没有像我预设的那样,通过礼物关联想到我。
随后,在饭菜上齐之后,又委托服务员去做了“铺垫”,说是要再次赠送“生日蛋糕”。在此之后几分钟内,我迅速绕到了大树的后面作为“潜伏者”,可事后证明,这个动作完全泄了密,因为爸爸并没有按照预设坐在视野盲区的座位上,这么一来,我爸就看到了我的动作,还好当我爸说“刚才我看到一个像儿子的人窝着腰提着什么东西跑过去了”的时候,被知道内情的姐姐忽悠了回去,而我妈也坚持刚和我语音通话完,所以就没有泄密。 稳定阵势之后,我从树后面绕过来,从妈妈身后,把蛋糕端了上来,放在桌上,说了一句,60岁生日快乐。
至此,准备了2周的惊喜,就这样普普通通地完成了。我看到我妈错愕的表情,只停留在面部3秒钟,然后就泪流满面了。我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真不知道你回来”,然后似乎是说了一句心里话:妈妈每年生日都想着你能回来,想着一家人在一起过生日多好,没想到你今年就回来了,妈妈太开心了。而正是这一句话,把本来我控制好好的情感彻底的打翻了。我抱着泪流不止的老妈,自己也难以控制的流泪,我也不知道这哭的原因是是么,是自己因为这种迟到的当面生日祝福感到的愧疚?还是因为自己完成了自己的想法儿满足的泪流? 其实都不是,那一刻,掉泪的冲动,就是最原始的亲情维系,当看到自己的妈妈哭了,自己的心也就揪了起来,就情不自禁的哭了起来,像极了一个幼稚的孩子。而这一刻我想我能感知到“母子连心”的意义。
我想,我还是做到了,给我妈妈一个60岁生日的惊喜;我想,我也用我的行动告诉我妈,我的心里有你,你挂念我,我也挂念你……
【如果时间倒流,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很正经和严肃的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我还有1000天的时间可以生存,那我要怎么过?我要怎么得?怎么舍?怎么珍惜?怎么感恩? 人生没有重新来过,有时候无止境的匆忙让我们会略显迷失,它没有对错的概念,只是我们有时候在不同的阶段,配合不同的心境,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做了不同的取舍。
坦白讲,我在给我妈过生日的同时,也是在对我内心的价值定位做重新的调整。人走的太快,难免忘本,而只有踏实的回归一次,才能逐渐让自己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气节的重新生路。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暂且不去思考“始终“的定义,但是对于“初心”,应该要有最起码的尊重,和最纯粹的理解,它是我们行万事之本。
生活的掌舵手早已从父母那边传递到自己的手中,也许我们会过的比他们好,也许我们过的在父母眼里始终不够好,但是在好与坏的评价层面之上,要理解 人,终归还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抱着什么心态来面对周围的纷繁,它们就会反作用于我个人的思维价值观,这些关系终将影响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命质量。
如果时间倒流,我会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从现实意义的角度看,是个无效命题。更有价值的意义是,我要怎么对待和布局手中的“现在”,才能让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因当下的行动而变得充满温暖。像极了投资,你感动自己有多深,就会有未来对应价值的回报率体现为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还是回归重点,文章虽然成文有点晚,而且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天,但是还是祝我妈妈60周岁生日快乐!祈愿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