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创举。科举制起自于隋,大行于唐,参加科举成为知识分子重要的仕途门径,金榜题名是多少读书人的人生荣耀。
在大唐王朝,一个人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王公贵族的后人,可以蒙荫;二就是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孟郊46岁才考上进士,心花怒放地写了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堪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李白诗名远扬,社会名望大, 为什么李白不参加科举考试呢?
有人认为,李白清高,骨子里是追求自由的,科举、做官会束缚他的自由,他只爱写诗和周游天下,所以李白不想参加科举考试,不愿意进朝为官。其实并不是这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的追求。
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治理国家,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已42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有研究表明,李白不参加科举,不是不愿意,而是因李白有难言之隐,他根本没有参加科考的资格。
原来,李白祖上居于西域碎叶,后迁居到四川江油。西域农业不发达,最发达的是商业。古时重农抑商,商人被视为游手好闲者,被士大夫们瞧不起,加之李白对自己的家世讳莫如深,只说父亲督促其读书云云,因此学者推测,李家是以商为业。另外,李白很有钱,那时有钱人要么是官,要么是商人,李家肯定不是官,那么是商人的可能性就极大了。
《唐六典》规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也说:“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意思是商人家的孩子和商人近亲,皆不得入仕。这样李白便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了。
如此看来,李白不参加科举考试,多是受到家世从商的拖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