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淅淅沥沥的春雨轻落在刚出新蕊的梨花瓣上,沏上一泉观音清茶,寻出一本尘封已久的古书,轻拭上面沾满岁月的灰尘,露出它本该庄严肃穆的容貌。
翻开这本旧书,泛黄的纸张上刻画着历史曾经翩然于尘的形象,一笔一划描摹的是先秦至汉时期悠悠西去的陈旧月光。那无数刀光剑影你争我斗,都遗落在荒芜的梦醒之后;曾经的金戈铁马兵不血刃,都从沉睡的形态渐渐苏醒。
隔着这薄薄纸张,似乎依稀能够瞧见一个身影,用一己之身与天命抗争,不信神佛,不问鬼怪,在荒凉的枷锁上提笔写下传世巨作——《史记》。
命运给了司马迁沉重的一击,他却颤抖的站起来,还世界一个傲然潇洒的身影。也曾是黄河龙门的一个不喑世事的懵懂少年,精习书,善属文。耕读放牧山花间,饮酒赋诗烛光下。漫山遍野的玲琅山花是他内心三千幻境的化形,手中的畜牧竹鞭是他人海一瞥的众生百态。
终于,在二十而冠的那年,他游四海,走八荒,临姑苏,踏五湖,听兰花讲述当地的风俗人情,闻听柳树将曾经那一些风花雪月娓娓道来。时光如膝枕上的无形的沉沦灰烬,轻轻一掸便如烟花开绽,随着缥缈清风消散于这个清冷世界。
因着父亲的机缘,司马迁来到了这个改变他一生的朝廷。在这里得以结识汇聚于长安的天下贤士。贾谊之孙贾嘉是他好友,樊哙之孙樊他广是他至交,冯唐之子冯遂是他知己,董仲舒与孔安国是他最尊崇之人。他听取董仲舒的文学思想,效法孔安国祖先孔子的六艺精神,为日后书写史书提供了扎实的文笔基础。
读到这里,我轻轻拿起已然溫好的清泉绿茶,孤雨的滴答声敲打着我的灵魂,伴着梨花飘落的清幽景象,我摇了摇杯子里的温热,那一圈圈荡开的涟漪缠绕着柔软的茶叶,本是安静沉于杯底的绿叶被摇晃的浮出水面,渐渐干涸在我的眼眸里。
李陵陷入“降敌”一事,司马迁坚信他不是背信弃义投靠敌国之人,可一份忠心难敌一句谗言,他被奸人陷害,被武帝抛弃,朝阳还是朝廷的一位官员,夕下却是即将被斩的草芥。为了父亲临死含泪的嘱托,为了心中还未完成的心愿,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在那个死比生更显节操的年代,和我们这“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文明社会是截然相反的,受宫刑是奇耻大辱,是比死还让人痛苦百倍的惩罚。而司马迁这样一位不惧死亡的史官,却选择苟延残喘的活下来。
他不怕死,怕的是这段历史断在自己手里,被滚滚而过的时间车轮碾碎的王朝不计其数,他宁为人辱苟活于世,也要撑起这个王朝关于史载最后的尊严。曾为太史,便永为太史;为史而存,便因史而故。
他以沧桑光阴为竹简,以恒久誓言为刻笔,以恢弘前人故事为墨,字字泣血的岁月里,他完成了生前父亲的遗愿,用体内未凉的热血谱写了一份圆满。
饮尽杯里最后一滴茶,我慢慢地合上了这本书。帘外的细雨似乎渐渐的停了,梨白的花瓣经冷风烈雨的拍打零落的躺在泥土里,原有的光泽已被折磨的疲惫不堪,奄奄一息,最后带着对今世的夙愿死去,唯盼来世生做一方悬崖与峭壁,再不怕这寒风吹惊雨打。
我掩去了眼角的湿润,将司马迁放在心里来缅怀,想走一遍他走过的路,闻一次他折过的兰香,做不到穿越时空来看他,便透过纸张来触摸他,感受文字的心跳。他用壮志吞下寥寥孤单,他用余生与清寂相伴,他把光鲜艳丽交给世界,把丑陋不堪留给自己。这样的太史公谁人不为之动容?谁人不为之震颤?
今天成形的《史记》给我们以太多史料去研究前人的旧事,上至夏商周,下到汉天子,他给闾巷之人作传,用王侯将相写实,不惧皇威,不怕民意,在历史转身前用《史记》给自己完美谢幕,在凋零以后,以刻骨铭心的姿态活在世人的心中。
这充满明灭欲望的城市,灯红酒绿下难掩人性的阴暗角落里,谁还会注意到这本有人用一生去书写的史书呢,在城市道路忙碌的落叶下,在繁华高楼无尽的外卖中,又有谁会在午夜梦回时做一场梦回前朝的旧梦呢。
想到这,我不禁潸然泪下。在繁忙的社交中,我们早已忘却了夏朝的大禹治水,商周的青铜古器,大秦的一统天下,刘汉的辉煌盛世。记住的只有某位明星私生活的秘闻,某部影视剧的更新,某个综艺节目的耍宝……那脑海中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就这样退居二线,让给了被媒体疯狂炒作的的快餐文化。
太史公拼尽一生所书写的心血滋补了历代多少文学人士,我又从太史公的手记中获取多少有益史料,指尖滑过的历史长河是回不去的曾经,眼下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应该到达的彼岸。在闲暇时放下智能手机,哪怕不是《史记》,去欣赏任何一本老书,都会使你心悦神怡。
司马迁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史记》这部著作,更重要的是他不言败不放弃的铁骨铮铮精神。面对极刑,神佛不佑的太史公忍辱前行,面对听信谗言的武帝,心灰意冷投身写史工作的司马迁立志成书……面对种种挫折与不公,司马迁没有逃避,没有选择自裁,而是剖开胸膛迎接鲜血淋漓的狂风暴雨,任凭世人皆嘲讽,我自肝胆问青天。
我愿成为太史公那样的人物,守护自己内心最重要的信念,地老天荒。
多想再剪一段刘汉王朝的旧事,再听一次说书人杜撰的西陵野史,再梦一次庄肃秋水的《史记》。我愿化身成那寸寸汉隶,静静观摩那一场场演在竹简上盛世繁华的刀光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