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问我:看到同事们个个安于世故,你来我往,打成一片,自己要不要和他们一样,融入这个集体?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多年前的自己,以及现在有些时候的自己。我也曾战战兢兢地走进一个新的集体,站在集体的边缘上,冷眼旁观,犹犹豫豫要不要将自己刷成一样的颜色混进去。他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哈哈大笑,总有人抛出这样那样的梗,也总有人接的恰如其分,妙趣横生。而我,始终像一个看不懂剧情的观众。我尴尬地站在边缘线上,没法走远,又踌躇不前。
不想被打上不合群的标签,我小心翼翼地踏进第一步。集体出乎意料的好进入,原则就是不要带太多的脑子,只要跟着点头、附和、微笑,很快就有越来越多的人靠近,也很快收获越来越多的八卦以及是非。站在圈子里,我才发现,假意谄笑真的很累,哪怕只是唇角挤出的一丝笑意,似乎也要费好大气力。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真正的乐在其中。
我在想,那些真正合群的人是如何做到跟每个人都能搭上只言片语,在集体生活中总是如鱼得水,他们不渴望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去思考吗?是什么让人们心甘情愿地由一个个性鲜明的独立个体湮没在毫无个性的群体中?我想起一本写群众运动的书——《狂热分子》。这本书的作者认为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没失败到无可救药的程度,大多数人也不是群众运动的狂热分子,但是,多数人平凡到无可救药的程度。人们拿什么抵御平凡、庸碌?怎么逃避领导的不器重,生活的无聊繁复?融入集体。
如果你一个人搞砸了一个项目,你会不会寝食难安?如果是你们一个部门的人呢?你没能通过期末考试,回来后你发现你们整个寝室的人都没过。你的工作业绩平平无奇,周围的同事也都是无功无过。你的人生庸庸碌碌,别人又何尝不是呢?集体的统一性,让你的每一次错误、失败都心安理得。大多数愿意活着这种责任被稀释、挫败感被淡化地舒适环境了,所以他们依附集体,创造集体,迎接新个体,排斥异类。多年盘踞在基层岗位的老同事们势必不大喜爱出类拔萃的年轻人,他们会说年轻人不懂事、不会做人、不合群,只不过是他们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胁。
理论上,我们应该坚持做自己,不被这种排挤所左右;事实上,这种来自老员工的排挤对新人内心造成的不适感往往是碾压级的,足以挑战新人的抗压底线,不仅可以毁掉一份工作,甚至浇灭年轻的工作热情。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你只是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不合群是不明智的。可谁又会愿意承认自己资质平平,无过人之处呢?尤其是初来乍到,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
我不得不老气横秋地说上一句,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与人保持融洽关系,但要保持独立思考,不求完全一致。不要做泥土,遇水就化;也不要做石头,封闭自我;要像茶叶一样,汲取水分丰满自我,又为茶水送去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