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首先谈一下Cordova的相识,随着大前端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始嵌套h5页面,既要保证了用户信息的及时性和业务更新的及时性,也要保证用户在操作的流畅体验。所以在开发hybirdApp的路上,我们不断的在总结和吸取经验。由于项目组的融合,也带了技术的碰撞,大家用的框架也不尽相同,从而引入了Cordova的相识,那就静下来看看和我们之前的豆瓣混合框架有何不同吧!
一、首先回忆我们交互的方式
从了解到使用,现在遇到的传输方式无非就2种:
1.约定好互调的js方法进行传输(Cordova)
2.约定好url,h5发送对应的url,native进行捕捉,来传输数据(豆瓣的混合框架http://www.jianshu.com/p/8174bd232aa7 )
二、去了解Cordova的传输机制
在了解之前先要学会使用,如果一个框架你都不会使用,那你看他的源码有何意义。
图像永远都比语言要更加直白的表达:
下面就详细的解读一下图示:
1.首先我们要创建我们本地提供方法的类,这个类一定是要继承QHPlugin,带表我们本地要做出响应的类。这个类可以获取到你将来要展示web页面的一些详细信息,包含vc和webview的实例,所以你可以在这个类里直接部署你本地的方法去搞事情。
2.为了方便h5的调用我们本地方法,我们按照Cordova的规则来定制我们本地功能类对应的js文件,js类里面是我们对要调用的js方法的封装
3.配置的xml文件要注意name和value的名字都是本地类名,这个会在以后解析找到对应本地类的文件,一定要配置正确
4.在cordova_plugins.js文件里面添加自己本地的响应类对应的js类,里面一共有4个参数:id(标示,可以自定义),file(js文件的本地路径),pluginId(要和你响应类的js文件里定义的id保持一致),merges(将来在html中调用方法对应的类名)
5.完成本地配置工作后就需要h5导入js cod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local_intercept/www/cordova.js”></script>
此处会将本地h5需要的js资源在页面生成时注入(本地会在加载h5的时候拦截并以local_intercept为key去讲原有的js文件替换为本地的js)。这个地方会出现js还未注入完毕,页面就已渲染完成,这就需要h5在渲染前先保证我们的js文件已注入完成实例代码:
<script>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eviceready', function () {
var page = $we.widget.add("h5.app",{
hashSupport: true
});
}, false);
</script>
执行过程
6.h5点击事件触发之前写好的js对象方法
7.js最后会根据Cordova的exec.js类将按照规则定义的方法进行解析,并生成对应的callbackid
8.将处理后的js文件,通过框架里约定的js方法nativeFetchMessages()传递给native,native在webview的代理方法- (BOOL)webView:(UIWebView)theWebView shouldStartLoadWithRequest:(NSURLRequest)request navigationType:(UIWebViewNavigationType)navigationType
里面进行接收
9.native拿到信息找到对应的类(在vc的viewDidLoad将类注册进去),在完成操作后,把完成结果通过调用cordova类的方法将结果写入成QHPluginResult对象
10.QHPluginResult对象会调用QHWebViewEngineProtocol协议方法
11.协议方法里面会调用stringByEval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方法调用定义好的nativeCallback方法,传递给js
12.js拿到返回数据后,根据callbackID找到对应的js类
13.对应的callback方法再通过js类回调给html,html再作出响应整个过程就结束
三、总结执行顺序和核心处理
我们将本地要做操作的动作按照规则封装成类,对应的还要封装js文件,这样两边都高度封装调用方便,Cordova帮我们做中间协调,主要通过stringByEval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进行数据交换。html调用封好的js,js通过库调起我们本地类方法,本地完成后将数据返还给js,js再返回给h5。
对比豆瓣框架,因为交互的方式不同,调起本地豆瓣采用捕捉请求的方式,本地响应完成之后需要调stringByEvaluatingJavaScriptFromString方法进行callback,大型数据传输比如说用户信息,就需要h5发送post请求然后我们拦截之后,再把要返回的数据塞进请求的body里面重新发送出去,这里要注意WKWebView的body会丢失,所以在使用WKWebView时这样传递数据是无效的。总的来看豆瓣框架是整个过程得到了分离,并不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Cordova则是native相对的任务多了一层,就是帮助h5编写对应的js文件,使得h5调用非常方便,简短的代码和一致的输出更加系统,而且回调更加统一,整个过程是一个闭环,确实实用一些。
以上是本人对Cordova框架的一些见解,如果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出。这里只是从使用入手介绍了执行过程,并没有深入的去讲解每个类的实现,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直接翻看源码,希望会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