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须下笨功夫,否则永远隔着一层,看不分明

很多人说读书无用,我最近的体悟是:因为你不用,所以才无用。

首先要从《跃迁》这本书说起。

《跃迁》是一本非常具有思想高度的书籍。我之前极少见过知识密度如此密集,几乎全篇都是精华的著作,于是大脑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像磕了药似的。

可是我的心里除了欣喜,竟然还有一丝丝害怕:

我害怕像之前读过的很多书一样,几周之后便完全想不起来核心论点、收获所在。
我害怕像之前一样经历一次次“醍醐灌顶”之后,生活依然一成不变,高明的思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完全无力。
我害怕像之前的学习一样,体悟深刻入骨、决定洗心革面,最后不过三五天就半途而废,雄心壮志都喂了狗。

所以这一次读书我用了笨方法:背诵。

核聚老师便非常推崇背诵的学习方法。在他看来,如果一个知识很重要,那我们就必须“精确掌握”——闭上眼睛都能精准地复述、甚至默写出来。

不能“精准掌握”,就相当于不停地拔掉插头,反反复复,耗费无限的时间和能源都烧不开一壶水。

我之前的学习其实太容易:

跟着作者的思维亦步亦趋,从未主动思考、举一反三。

学完之后束之高阁,转眼忘到九霄云外。

幻想自己能力提升、思维升级了,实际上不过是“意淫”。

这一次,我的做法是:

1,摘录电子书每个章节中的精华。

2,放在滴答清单APP的自定义文件夹中,几秒钟就能打开。

3,闲着没事就朗读、复述、背诵、复习。

这方法真够笨的。原来一两天看完的书,现在一个月都读不完。而且还要“死记硬背”。

但是仔细想想,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阅读:

1,我用了书里的方法重新找工作(关注价值而非优势)。

2,帮助一个朋友解决公司的顽疾(解决不了的问题,跃升一层,答案呼之欲出)。

3,我学会了“打开自己”,和人交流,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闭门造车(浓缩知识晶体,联机学习)。

总结一下:

1,碰上真正的好书,多看几遍是不够的,不妨背诵精华段落!

2,十年一遇的、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好文章,必须背诵!

3,遇到一个大牛,偶尔关注他更新的文章是不行的,翻到第一篇开始读,在一两周的时间里读完,这样才能系统了解。

4,用写作反刍,把阅读的收获分享给其他人。

读书“有用”的前提,是精确掌握。

相信才能看见。自己都没有真掌握、怎么可能完全相信,更遑论认真践行?

一切轻轻松松学来的东西,都是纸老虎。

要读就要下本功夫!


end.

文/刘慕青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