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年仅 20 岁的留美高材生张一得自杀离世,引发了全网对家庭教育方式的大讨论,其父「完美式」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广泛争议。
对于张一得,以及他的父亲“一得他爹”(又称老得),我原来是不熟悉的,也从没听说过,但他的育儿方式,近几年在广州妈妈圈却是广受追捧,圈粉无数。
他一手带大的儿子张一得,以托福考试差2分满分的战绩,被素有“南方哈佛”之称的美国埃默里大学录取,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
在张一得一岁的时候,老得离婚,并获得了一得的抚养权。也许是为了想更好地培养一得,他辞掉了企业高管的工作,卖掉市里的房子,来到了乡下,成为了“全职爸爸”。
从此,老得就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照顾和培养张一得的工作,乐此不疲。
他不但为小一得建立了世外桃源般的童话世界,还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一得身上。
据说,他为小一得做的饭菜,10年间从不重样,用胡萝卜等蔬菜为小一得雕刻的字母就有20万之多。
为一得拍摄的照片多达20万幅,用坏了5个数码相机。
他还分门别类地整理了一得成长过程中的所有资料,甚至为一得建立了一个小型博物馆。
可以说,作为一个父亲,能为自己的孩子做到这些,不说是绝无仅有,也是极为罕见的。
如果没有张一得的自杀离世,那一定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毕竟这么多年的付出有了令人欣慰的结果。
“一得他爹”的教育方式也许会继续受到追捧。
可偏偏,张一得自杀了,关于自杀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
我们仅仅知道的是:张一得去世后,老得给他的同学写了一封信:《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信中说:
“一得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
在没有官方报道死因的情况下,他好像是在告诉大家:是张一得选择了自杀。
然而,一个阳光帅气的学霸,志得意满的天之骄子,父亲的骄傲,为什么会突然选择自杀呢?
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老得的爱是有毒的。
有一本书叫做《中毒的父母》,是说很多父母并不知道怎样做父母,就是在现在家庭教育受到广泛重视的情况下,也还有很多父母无所适从,还在用自己以为正确的方式,养育孩子。
我们可以想一想,平均一天拍30张照片,雕26个蔬菜字母,作为父亲,老得几乎没干别的,整整19年就为儿子而活,将所有的精力、期待,全部放在张一得身上。
试想,这样沉重的爱,哪一个孩子能够承担的了?!
小时候也许还感觉很幸福,很温暖,即使没有妈妈在身边,也不会受到任何委屈。
但当他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思考能力以后,他会如何看待这份爱,如何承载这份爱?
在张一得14岁的时候,他甚至跟他爸说过这样的话:爸爸,你应该适当跟我说“不”的。
从中可以看出,老得对儿子是百依百顺的,从来没有说过不。
第二,老得的出发点是错的。
跟很多父母的心态一样,孩子的学习成绩关乎孩子未来的成长,未来的幸福。
因而,老得对一得的培养方向是学霸。三岁以前,他是一直用英语跟孩子交流的。
三岁以后,如果一得需要什么东西,有什么愿望,是不能口头表达的,必须写出来,用书面语言,以此来锻炼书面表达能力。
初中以后,孩子上的学校,都是私立学校,每年20万的学费,有很多是来自妈妈粉的赞助。
从此可以看出,老得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
岂不知,虽然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担当、解决问题,和品质生活能力,让孩子拥有健全而优秀的人格,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三,老得迷失了自己。
有人说: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老得为了孩子,放弃了一切,工作,感情,人际关系,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试问,这样的人生正常吗?如果不正常,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不否认,老得是真的爱孩子的,而且是无条件的爱,为了这个爱,他倾其所有。
直到孩子考上大学以后,他才开始有了新的感情。
在此之前,他完全没有自己,生活的轴心是孩子。
结果是让人痛心的,也非常令人惋惜。
希望一得的离世,能让老得警醒和反思,也让更多的父母和家长接受教训,清楚地知道,该如何爱孩子,如何培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