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话剧《西山烟雨》。讲的是庚子年间面对外敌入侵、风雨飘摇的国家,一群平民知识分子,心酸悲苦中的家国情怀。在这里面,有一直坚持为百姓看病、慷慨接济朋友和穷人的老中医,有痴迷历史研究与文物收藏的历史学家,有醉心于读书做学问而一直穷困的民间文人,还有因不满达官贵人歌舞升平而拒绝为他们演出的京剧艺人,以及因为盲目相信义和团“刀枪不入”失去两个儿子后疯癫的团勇,积极和外国侵略者抗争后来失去信心而迷茫的皇族成员……
在这些人物里,给我最多感触的是民间文人司马万。他只是个普通百姓,醉心于研究学问,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研究古文学,还自费印刷了一本书《古文钩沉》。当书终于印出来后,他欣喜不已: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有了成果。他把书送给自己的朋友们,大家也替他高兴。他虽然是一直贫穷,可心中是有信念和追求的,可谓安贫乐道。他之前家贫无奈之下向王医生寻求帮助时,虽然不好意思张嘴求助,有些难为情,可也是有底气支撑的:我只是一是困窘,等我的书写出来,卖出去了,我就有钱了。他是有精神支柱的。
可是,侵略者已打到眼前,国家衰败,百姓穷困,达官贵人歌舞升平,谁还有心思看这些做学问的书呢?他的书卖不出去,可家里还需要钱来吃饭、看病、还债。
良心丧于困境,气节也是如此吧!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作为,又有几人能做到呢?二十几年做学问的坚持,写出《古文钩沉》一书后到处托人去卖却只卖了一本,自己却因为印书负债累累;老妻缠绵病榻数载,每天耳听痛苦呻吟不绝,目睹枯槁病容难去,心中哀痛抑郁,生活潦倒不堪。还怎么再坚持那份文人的傲骨与情怀?他不得不屈从于现实,二十几天就能东拼西凑一本艳情小说,就有一百块大洋的收入。在叮当作响的银子面前,二十几年的坚持不堪一击,轰然倒塌。可是,心中残存的气节让他羞于出门,耻于见到昔日的朋友,最后又忍不住内心的折磨,跑到朋友这里,希望大家能骂自己一顿,好减轻一下心中的痛苦与纠结。对此,开始还对他不屑的朋友们,也是一声长叹!
有时想想,他已经很让人敬佩了,坚持了二十几年。现在的很多人,也许连二年都坚持不了。唯利是图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的方式与目标。气节是什么?风骨又是什么?这些已经只是存在于书本和字典上的词语了。
坚持的人在生活中就是不知变通,不能被理解,被嘲笑成傻帽,甚至被人孤立。记得看过一期电视节目《我爱发明》,有个人痴迷于研究和发明新机器。不仅花费时间和精力,更要花费很多金钱。更难堪的是,还要经常面临着失败,金钱和时间两空。对此,周围的人都是持观望和嘲笑的态度的,最后连妻子家人也反对了。
幸好,他没有放弃,心中的执着让他坚持了下来,也有科技人员给予技术上的帮助与支持,最后,他终于成功了。
毕竟,所处的时代不同了,我们处在和平发展的国家,坚持的时候可能支持的会少些,但如果最后成功了,还是能得到认可、推广和发展的。
心中如果有目标,还是要坚持下去。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