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遥远的向日葵地》该书描述了作者一家在乌伦古河岸的戈壁,定居在葵花地边的地窝子生活时,那一段充满艰辛与奇遇的耕种生活:荒漠上开辟的百亩葵花地,经历鹅喉羚啃 食、三次补种,又接连遭遇干 旱、虫 害,直至收获。此外,作者还记录了劳作在向日葵地的人和他们的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和鸡鸭鹅等家畜。
这本书最触动我的点是,作者笔锋细腻,文笔诙谐多是短句,却能把普普通通平凡艰难的生活写得如散文诗一样美,总是充满淡淡的清香,把那些平常稀松的生活写得绘声绘色,如一张张优美的自然的画面定格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此外,作者总能站在自然的角度去领悟生活,视角奇特,富含哲理。
整本书共含有四十九个章节,我将选取令我印象深刻的章节或者一些句子,写出带给我的一些启发与思考。
01
灾年
这是这本书的第 一章,是整本书的一个背景。这一年,旱情已成定局,农 业灾 害严重,作者的母亲独自在乌伦古河南岸的广阔地上种下九十亩葵花地,然而不幸的是,鹅喉羚却将此葵花地全糟蹋了,母亲便再买来种子补种了一遍,青苗很快出头,终于有了希望,然而地皮刚刚泛 绿,一 夜之间,再次被鹅喉羚啃光。母亲便开始了第三遍补种,却重复了前两茬种子的命运……虽然母亲伤心透顶,但还是播下了第四遍种子。
在这一章,母亲的乐观,令我感到十分敬佩,或许支撑母亲一遍又一遍在九十亩地上补种的信念,正如作者所写:“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
但是尽管幼苗一次一次被鹅喉羚啃食,但是作者未曾对这一啃食母亲种的动物鹅喉羚有抱怨怨恨之意,却以独特的角度换位思考,领悟生活。
“说起来,鹅喉羚也很可怜。它们只是为饥饿所驱。对它们来说,大地没有边界,大地上的产出也没有所属。
它们白天在远方饿着肚子徘徊,遥望北方唯一的绿色领域。
夜里悄悄靠近,一边急促啃食,一边警惕倾听……
它们也很辛苦啊。”
作者以悲悯之心看待万物,人生存不易,但是鹅喉羚不也是为了活着吗?它们也并非故意的。人有人的不易,动物也有动物的不易。这个世界上或许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正如刘震云老师所说:“世上没有对与错的争论,都是对和对的争论,是这个对还是那个才对,是现在对还是长远对,是拟对还是我对,无非就是站的角度立场不同。”
02
丑丑和赛虎 and 蒙古包
这两个章节在这里写在一起的原因是,这两个章节都是主要写家中的动物,一群家畜被作者渺小的可爱有趣,给作者和母亲的生活增添不少的温暖和欢乐。
“丑丑最爱吃油麦菜,赛虎最爱吃胡萝卜。”(丑丑和赛虎是作者家中的两只狗)“我们的鸭子和鹅整个夏天灰头土脸,毫无尊严。”“丑丑睡账外,赛虎睡帐内。一有动静,丑丑在外面狂吠震吓,赛虎在室内凶猛助威。那阵势,好像我家养了二十条狗。”……
“鸡虽然矮,但人家从来不会迷路。荒野中闲庭信步,悠哉游哉。太阳西斜,光线微微变化,便准时回家。”“鸭子们要么一起回家,要么一起走丢。整天大惊小怪的,走到哪儿嚷嚷到哪儿。你呼我应,声势浩大。”
如此荒凉的的地方,正是有这些小动物们,变得如此有生活气息。它们诙谐灵动,富有情感,偶尔调皮捣蛋,它们性格不一,但都会保护自家的田地,一起团结战斗,“我”的母亲 也是它们的母亲。
“黄昏时刻,大家差不多都回家了。”这个“家”描述得多么温馨,作者和母亲有么多可爱的家人,就算在不太舒适的窘境,也可以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
03
童年
作者没有专门写这样一个章节,但在在不同的章节中,从文字中都流露中对于童年时光的怀念。在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回忆起小时候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我们一同沉默的时候,过去年代的记忆便潮水般涌来。
过去的富蕴县比起如今的永红小镇又大得了多少呢?
安静地如世界尽头的富蕴县,全是树的富蕴县。每当我背着书包走在学校和家之间的那条笔直安静的林荫道上,浓密的树冠在上方交错,形成阴凉的拱廊。眼前世界无垠深邃而古老,直到现在仍迷惑着我的心。
走完那条路,书包便更加沉重了。装着完整的落叶,斑斓的石子,动物的完美对称的骨骼,或一只空香水瓶,一只装过药水的硬纸盒。
当小的时候我什么都爱。当我长大了,我忘记了我其实什么都爱。”
作者这句从心底自然流露的“当小的时候我什么都爱。当我长大了,我忘记了我其实什么都爱。”,看似平淡吧,却很走心……
前面对于村庄的感慨,其实也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的家乡,我的一个很小却很宁静舒适的村子。小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个人坚守着,或许是整整一家人,或许是孩子要上学不得不进城,老人们会在家里,但时常也会回村里看看,或许是儿女在外打工,到过年才回来一次,但也没事,邻里间每天窜门聊聊天,一起坐在小院里哈哈大笑,偶尔略带对生活的感慨……而我长大了,村子也变了。慢慢地大家都会有在城里买房子,长期居住的念头,无论是年轻的孩子们,还是老人们,不少户都从村里搬到了城里,村里的人家一下就少了好多,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从前宽阔干净利落的小院里长满了野草,无人打理。从前我们村子东头的人家也不在那么热闹了……村子还是那么大,但我总觉得它变小了…
那段童年的时光,好似再也不能回去。小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爬树,摘果子,然后比谁麻利,从树上直接跳下来;在冬日里,爷爷在猪圈里放了个炉子,让我们家刚生产下小猪的母猪,不受寒冷,那段日子,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猪圈里经常烤面包,然后吃起来好像还很香;寒假我们一起把各自家的小狗都拉出来,一起遛狗,偶尔我们还举办个比赛,看谁家的狗狗最争气,值得骄傲的是,我家的小黄从来没让我失望过;暑假里,我们跑遍村子里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瓷器,然后从路边摘些花花草草,还有各种小果子,开始了“饭店经营”;每次大雨过后,我们一起每个人都拿一个瓶子和一个夹子,沿着一路,收获很多知了;小时候,好像对什么都稀奇,什么对我来说都是个宝藏……
随着年龄的长大,其实他们也都变了模样,好像收获了很多,但也失去了很多吧,那段再也不会回来的童年时光将在我的记忆中永远熠熠发光。
04
隐晦的爱意
无论是母亲和“我”打电话,还是母亲目送“我”离开,还是母亲倒了三趟车来到城里来看“我”,很多细节,无不隐射着中国式父母隐晦的爱意……
作者的母亲在南部荒野中种葵花,作者则在北边牧场生活,之间遥隔两百公里。打电话时要么“我”这边没有信号,要么母亲那边没有信号,就算好不容易接通一次,要么“我”的手机没电了,要么母亲的手机没电了……好不容易打通一次,却往往无话可说……
“我们陷入沉默,各自抬头看天,彼此的呼吸迫在耳畔,两百公里的距离让我们深刻感受着彼此的陌生。”
我们国家的含蓄,对爱意表达的含蓄也不过如此了吧!或许你我都不善言辞,或许偶尔会觉得表达自己的心意略微尴尬,但是此刻我能听见你的声音,我能感受到你的呼吸,我能听见你如往日一般亲切的话语,我能感受到你也如我一般的想念,便够了……
一次,作者的母亲不辞辛苦从乡下来到城里,冒着大雪,一个人带着三到五个人的行李。倒三趟车,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她守着她的行李在茫茫风雪之中,也不知道车会不会来,只是等待,支撑她的“一线希望”应该就是等熬过了现在就能见到我的女儿了吧。
母亲担心城里没有可以挂衣服的铁丝,从乡下不辞辛苦地带了两根又长又细地木头,好用来晾衣服,而作者当时也不知道母亲为了这两根木棍花了多大的心思,只是觉得又无语又好笑吧。当后来作者搬家离开这个地方时,那两根木头实在没有办法带走,便留给了房东。当母亲知道后,伤心地道:“那么好的木头,那么直,那么长,关键还那么细,你怎么舍得扔了!”却丝毫不提当年把它们带到阿勒泰的辛苦……
看到一位朋友的评价,“她的爱有那么那么多,因此自视为廉价,其实不是,那才是最贵的东西。”唉,每一位母亲的爱都是爱得细致入微,给的竭尽全力……
而母亲每次来到阿勒泰,为“我”除蟑螂,为“我”出租屋各处打理修补,列各种清单,买菜买花苗……然而每次她来阿勒泰只待一天,每次走后,这个屋子都会证明她曾经来过。
05
离别
“我送我妈离开,在客运站帮她买票,又帮她把行李放进班车的行李厢,并上车帮她找到座位。
最后的时间,我俩一时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
那时,我突然想起来很久很久前的另一场离别。旧时的伤心与无奈突然深刻涌上心头。
我好想开口提起那件事,我强烈渴望得知她当时的感受。
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此刻,彼此间突然无比尴尬,甚至微微尴尬。
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别离磨损的。”
就如《目送》中的这段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你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初中的时候我住宿两年,在学校每个宿舍有一个很旧很旧的电话机,每次想打电话插电话卡才能拨通,有时候,给我爸爸拨过去电话,他总是简短地问我,“吃了饭了吗?”“钱还够花吧?”“没什么事吧”“没什么事我就挂了”……其实,那段第一次和父母分开和亲人分开独自住宿,那段不习惯孤独的时光,能有什么事呢?只不过是想念罢了,却无法说出口的想念,是随便找个理由打一通电话,是想听他们的声音,是有时候打电话时忍不住的哭,却不敢让电话的另一头听见,慌忙挂了而已……谁知道我们的一生为了追随梦想又有多少时刻会离开故乡在他乡,会有多少场离别,会有多少日子会和我们我们最亲的人待在一起……
想到高中时读席慕容的文章《小红门》,“就像那天下午,我挥手离开那扇小红门时一样。小红门后面有个小院子,小院子后面有扇绿色的窗户。我走的时候,窗户是打开的,里面是外婆的卧室,外婆坐在床上,面对着窗户,面对着院子,面对着红门,在大声地哭着的。因为红门外面走远了的是她疼爱了二十年的外孙女,终于也要像别人一样出国留学了的外孙女。我不知道那时候外婆心里想些什么我只记得,在我把小红门从身后带上时,打开的窗户后面,外婆脸上的泪水正在不断地留下来。
而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外婆这样地激动,心里不免觉得很难过。尽管在告别前,祖孙二人如何地强颜欢笑,但在那一刹那来临的时候,平日那样坚强的外婆终于崩溃了。而我得羞耻地承认,在那时,我心中也满含着离别的痛苦,但能‘出国’的兴奋仍然是存在着的。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也才使我能在带上小红门以前,还能挥手向窗户后面笑一笑。虽然我也两眼酸热地走出巷口,但是,在踏上公共汽车后,车子一发动,我吸一口气,又能去想一些别的事情了。而且,我想,反正我很快就会回来的,反正我们很快就会见面的。而且,我想,我走时,弟弟正站在外婆的身后,有弟弟在,外婆不会哭很久很久的。外婆真的没有哭很久,那个夏天以后又过了一个夏天,离第三个夏天还很远很远的时候,外婆就走了。”
无论时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把它摘抄到了我的作文本上,还是以后无数次地回味,都会深深感动,深深感概离别,“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诀了。”不管是在初中就粗略读过的《目送》,还是往后一篇一篇的有关离别的一切,总是对离别时感到伤心但也很无奈很无能,却只能在心里默默退一步:等到下一次,我要好好陪陪他们。可是下一次,下一次,下一次,人生又会有多少个下一次呢?
《遥远的向日葵地》每一章好似都会引发人的思考,轻描淡写的话语间却富含着人生哲理,引人联想过往。母亲的率真豪放,作者一家对于生活的积极热爱,尽管环境多么地艰苦,但是总是报之以希望和热忱……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这个寒假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许,这本书影响的不仅仅是现在的我,或许它更会影响到我的人生。感谢与这本书的相遇。
本打算一次性写完的,但好像那也太长了,不如索性就做一个系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