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绕不过去的事除了逼婚日常,还有吃喝。
吃喝,是件正经的事。作为饮食男女,无论中外,逢年过节吃吃喝喝都是主题。何以解忧,唯有美食。
美术史上最有名的饭局应该是《最后的晚餐》了,这个题材很多画家都画过。作为吃货一枚,我们暂且把宗教摆一边,吃字放中间,围观下这个著名饭局中GOD与他的员工们都吃了些神马?
同样的主题,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食谱。
先来看最著名的一幅,大神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在1495-1498年间,相当于中国明朝的弘治年间,截个图来看看GOD都吃了些啥。
这个级别的领导请吃饭,也就饼子,还是死面的,估计有点费牙。
面包是必须的、还有葡萄酒、烤鱼。烤鱼的吃法与现在歪果仁们吃鱼差不多,挤点橙汁算调味了。耶稣同志也真是没吃过什么好东西。
相比较而言,如果提荣国府的茄鲞算姆们欺负歪果仁,更不要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录的让人眼花缭乱300多种美食,单小吃软饮就有鸡皮麻饮、沙糖冰雪冷元子、鸡头穰、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不说了,歪果仁会哭的)就是清河县的泼皮西门大官人充满烟火气的水晶膀蹄、糟鲥鱼也甩他们几十条大街。
现在米其林、法国菜好象高大上的很,其实不要说在中世纪,就是到了19世纪时,歪果仁们对吃真是没多少见识。连当年美国总统林肯的就职餐会吃的只不过是红烧野生乌龟(Terrapin Stew),有学生物的小伙们知道那到底是个什么龟(鬼)?
再看看其他画家笔下的最后的晚餐又是怎样的。
先上个寒酸版的,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杜乔·迪·博宁塞纳(ducciodi buoninsegna)的作品
面包,葡萄酒还是标配,多了道烤羊,都是具有宗教色彩的象征食物,不过看这稀稀朗朗的桌面,确定够13个男人吃吗?
话说没有最穷,只有更穷。看看瓦伦西亚画家胡安·德·华内斯的配给制版。
大过年的,还是上个意大利画家丹尼尔·克雷斯皮丰盛版的。
这就明显从温饱进入小康了,有鱼有肉有酒有主食,还有小天使献舞助兴,不过这么嗨皮的气氛,确定是要neng死耶稣的阴谋前奏吗?
再横过来看看提香的弟子保罗·委罗内塞的豪华版,《利未家的宴会》(原名《西门家的宴会》),顺道治疗下多年的颈椎病。
这与前面宗教感强烈的画面气氛截然不同,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充满了世俗欢快、花天酒地生活的真实写照,不但有各种吃喝,还有侏儒、小丑、乐师取乐,wuli神圣的耶稣与众门徒,跟贵妇,达官显贵们同框,其实就是打着歌颂神的旗号描绘俗世浮华,难怪必须改名才通过审查了。
看过了神的饭局,再来围观凡人的餐桌。
老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
不管哪国的婚礼,吃都是必须的。这个婚礼从场景到食物,无论食物、餐具还是穿着都粗糙的很,透着尼德兰画派一贯那么朴实敦厚的底色。与威尼斯画派那种富丽堂皇,精致奢华的风格南辕北辙。
来看细节,这两人抬着的盘子里装的是燕麦饼
小朋友吃的津津有味,舔起了手指
除此之外,还有面包、奶酪,饮料有黑麦酿的啤酒,这是当时欧洲下层人最主要的饮料。
除了婚礼节庆,平常人家的餐桌上又都有些神马呢?
《倒牛奶的女佣》,维米尔创作于1658年,这幅传世杰作其实很小,也就45 X 41 cm 。
一个司空见惯的日常场景,正在准备早餐身材粗壮的女佣,阳光从她的右上方斜射进来,桌上堆放的面包,手中的牛奶,就是17世纪荷兰市民餐桌上的日常。
土豆君自从16世纪时被西班牙人带回欧洲,直到今天都是歪果仁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必须吐槽下炸鱼薯条)
大神凡高《吃土豆的人》,画于1885年4月
这是凡高对早期传教时接触底层人物时的留照,是他转向印象主义之前最重要的作品。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
“我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这幅作品描述的是体力劳动者,以及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
好了,吃就聊到这里,下篇再八卦一下喝。
祝各位小伙伴们过年吃好喝好身体好,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