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了生死,你临终要保持正念,你要慢慢把你的想法与感官带给你的感受切割,不要老说喜欢什么,不要这样,你要讲,我应该做什么。
——净界法师
我们在进行集中的正念禅修时,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一个比较严格的时间表,每天几点到几点,做什么,都有规定。这就是所谓的定课。
“时间到了,这是静坐的时间,但是我这会儿心情不好,我不想静坐,怎么办?”“时间还没到,我已经坐不住了,我想离开这里,怎么办?”……这时候,是要跟着我们的感觉走吗?
你或许也发现了,如果你总是随意地跟随自己的感觉和意愿走,那么这种感觉它下次还会再来,而且你总是被感觉操控着。
所以,当你问出上述问题时,通常老师都会建议你,不管发生了什么,想或者不想,舒服或者不舒服,你就坐在那里,去如实如理地观察这种“抗拒、厌烦、躁动、不想做、不喜欢、想要逃避疼痛”的感受和念头。
如实指的是如其所是,不带任何目的或期待。如理指的是按照有效的方法(佛陀的教导)去观察。
于是你继续静坐在凳子或瑜伽垫上,如实如理地观察那些个“心烦意乱、想动、想离开、坐不住”的感受和念头。
你坚持观察,可能你会发现感受改变了——刚刚不想坐的感觉、心烦意乱的感觉改变了,甚至连某个部位疼痛的感觉,也都在不断变化着……
于是你可能会体验到,你的心与感受和想法之间,拉开了一个距离。你可以身苦而心不苦,身疼而心不疼,身烦而心不烦,身体躁动而心静如水。
这就是定、静的功夫。
说到底,那些感受根本上是生灭的,根本上是无常的,它们总在变化,它们并不能完全操控你。定静的功夫越强,它们的操控程度越弱。
若到了考验到来的时刻,例如疾病、灾祸、厄运、危机发生的时候,你的身体状态往往可能并不好,你的感受也可能不会很好,你的习气、烦躁、怨念等等“无明”可能都会冒出来,这时候若没有平时练习的定静功夫,你就很容易失去觉知,被过往的习性模式完全操控了。
所以,禅修究竟是在做什么?《洞见》的作者谈到开悟的一种解释角度是——将人类从自然选择的习性模式(受苦的来源)中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