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影响着个人的命运,而个人的命运的总和又成就时代的走向。当下,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继承先辈精神,以一夫之力做与时代同行的奋斗者、与人民共命运的有为者,每个青年责无旁贷。
以时代需求为己任,做一名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一个人的志愿和选择应当符合国家的需要。一直以来,将“为国利民”作为至善人生追求的人不计其数。黄文秀同志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把个人价值与党的事业相对接、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相连接,用青春扎根基层、以行动诠释赤诚,用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作出令人景仰的时代回答。作为青年一代,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心怀祖国,心怀人民,积极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当中,以时代需求为选择,尽自己所能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无惧艰难,一往无前。
以勤学不倦为追求,做一名能与时俱进的新时代青年。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对于青年而言,学习知识无疑是最有回报的投资。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练就真本领,补齐自身短板,才能在专业化和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浪潮中,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学习求真知,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技能恐慌的紧迫感,始终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孜孜以求,苦学不倦,在理论思想上紧跟党的步伐,在实践学习上拜人民为师,如此才能为推动时代巨轮向前积蓄充足的能力。
以躬耕力行为落脚点,做一名能脚踏实地的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忠实为完成“枕棺之作”《白鹿原》,前后花了近5年的时光,从初稿到润色、修改,每天“走火入魔”式地写作,最终成就了《白鹿原》——这部被誉为当代中国最好的长篇小说;“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一生致力于莫高窟的保护研究事业中,带领团队利用数字技术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最终打造了“数字敦煌”。“追梦者”钟扬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16年里率领团队走遍青藏高原,为西部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以脚踏实地的干事精神,践行初心使命,跟着时代的浪潮,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人生的目标。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作为青年的一代,我们应主动投身于新时代,做一名有家国情怀、能与时俱进、能脚踏实地的人,用美好的青春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