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好几个朋友都跟我说想辞职,刚开始我心里还有点欣慰,心里想着我这帮朋友牛逼啊,刚出来工作没几个月就有想自己创业割别人韭菜的想法了,真是可喜可贺。
后面再仔细一听,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原来他们并不是想辞职自己创业,而是想放弃现在的工作,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找下一份工作。
虽说一时放弃一时爽,但是一直放弃一直爽啊。当然啦,幻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打脸,想辞职的朋友们,麻烦把辞职后的美好幻想先丢一边。
当然啦,富二代、拆迁户、山西矿山认证矿主可以先不丢,毕竟有个好爹可比有个好工作重要多了。
其他朋友我先帮你算几笔账,算完你再来好好想想要不要放弃现在的职位。
2.
第一笔账我们来算算原因成本。为什么我们会想辞职。
对于刚毕业的小白来说,想辞职的原因无非是领导比自己还傻X、工资太低还整天要加班、觉得现在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公司没前途。
孩子,我知道你心里想啥,心里想着我去的下家公司一定会待遇特别高、环境特别好、老板特别nice。
我只能说,醒醒吧,孩子,这种事情只会出现在梦里,梦无论做多久都是要醒来的。
醒来之后要面对的是比梦残酷一百倍的现实。
第二笔账我们来算算离职成本。
对于刚毕业还没有很多储蓄的小白来说,离职之后要负担的成本大概有房租、水电、交通、出行、吃饭。
这些只是基本的费用,万一在离职期间遇到朋友结婚之类的还要痛失红包,最重要的是当代年轻人有几个能经受住轻奢品的诱惑?
不要以为离职了就不是韭菜了,该当的韭菜还是得继续当的。
离职之后你肯定会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手机上,面对资本抛给你的各种商品诱惑外加分期付款便利通道,你猜猜你能抵挡住诱惑的几率有多少?
第三笔账算算成长成本。
对于刚出来工作不久的小白辞职就像是在赛道上听到发令枪响刚起跑的人,如果说赛道就像是人的事业,那我们才刚开始踏出第一步,这个时候选择辞职像我们才跑了50米就停了下来。
而且停的异常尴尬,既不是因为到达了终点而停,也不是跑到一半确实需要休息一下而停,而仅仅是因为裁判不够专业,赛道不够平坦,天气太毒辣这些无关紧要的原因。
但我们停下就是停下了,那些跟我们同一起跑线的人就会慢慢跟我们拉开距离,等我们再次回到赛道的时候,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了。
职场比跑步更残酷,对于还没成长起来的小白来说,根本不存在离职之后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找工作,这样就可以跟在职的人同步一说。
别扯了,这只是你让自己心安的理由,当你停下来的时候,那就是停下来了,并不会因为你报了个培训班就证明你还在跑着。
对于刚毕业的小白,千万不要因为领导比自己还傻X、工资太低还整天要加班、觉得现在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公司没前途这些原因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这些都是很浅层的原因,每个公司都会有这样的毛病,并不会存在我们找的下一间公司就没有这些问题。
该有的还是会有的。
当然啦,我并不是说离职一定是不好的,当这个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时候,或者这个公司不能让你学到想学的东西,甚至让你做坏事,那这个时候你果断溜,有多快跑多快。
3.
那天我也是这么语重心长的跟我几个朋友说出这些话。
结果朋友直接回怼我说人家大佬马云还不是放弃了做老师才创立了阿里巴巴,马化腾不也是放弃了稳定的单位才创立了腾讯吗?
我一听,心里不禁微微一笑,我想人家大佬跟你能一样吗?
马云做了六年半的老师才辞职的,在老师生涯的末尾人家还创立了海博翻译社,算是马云爸爸的第一次创业,马化腾当时也是在一个做寻呼机的民营公司干了五六年才离职创业的。
这两位大佬无不是做了五六年才敢辞职自己创业的。
并不是你想象中那种干的不爽了,豪气冲天把辞职信就往老板脸上一扔。
人家是有一定的积蓄,一定的资源和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期许才会选择放弃,人家的放弃跟你的放弃不一样好吗。
根据《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7届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33%,且预估离职率会越来越高。
真的是一言不合就辞职,95后堪称90后秒辞典范,辩证的来看,这种现象有好有坏。
但在润叔看来,总的来说这其实不是一种好的现象,半年内辞职,连公司的边都没摸着,连这个行业的基础规则都没摸透就走人,那真的是不太理智。
你说你不喜欢这个职业这个公司,但你都不清楚这家公司,这个行业的规则是怎么玩的,你还没深入接触就跑了,那怎么能证明你喜不喜欢这个职业呢?
所以润叔真心不建议刚毕业几个月的同学因为不喜欢领导、不喜欢公司的一些规章制度,每天要打卡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这些次要因素去辞职。
即使强如华为、谷歌这些公司都还是会有很多员工吐槽,但员工吐槽归吐槽,他们心里也明白作为普通人靠一时意气辞职是没有办法实现阶级跨越的。
4.
但如果这份工作你真的做的非常不开心,每天一上班就会让整个人都非常抑郁,非常难过,无论怎么调节都还是无法克服的话,
那咱们还是辞职吧,毕竟每天顶着这样的情绪工作迟早会得抑郁症的。
但润叔还是有最后一个建议,不要裸辞,不要裸辞,不要裸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没有钱会让我们更焦虑、更不开心,即使现在的我们非常讨厌这份工作,生存比厌恶更重要,一边工作一边寻找自己的职业方向方为良药。
可能你会问润叔,本来上班我就很多工作了,我哪还有时间去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傻孩子,你都要辞职了还那么拼命干嘛,划水了解一下?
现在很多人都有一种困惑,我不喜欢现在这份工作,但辞职后我又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我能干什么?
问这种问题的人一般都会聚焦于当下的自己喜欢什么,会什么,但他没有探索未来的勇气。
我们有想把头伸出去看看世界另一面的冲动,但总是担心外面的世界会不会狂风暴雨自己抵挡不住而又退缩了下来。
我们可以接受现在的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但我们一定要明白不能让70岁的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那真的是白来这个世界走一遭了。
我有一位朋友,大学时读的专业非常冷门,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去各个单位的实验室做实验员。
但我朋友没有这么做,他毕业后就开始创业,到现在已经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在淘宝和线下都有自己的店铺,听说销量挺不错。
我的那位朋友,他是典型的“大学不安分”分子,从大一开始他就参加各种组织社团,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思维非常跳跃,性格也非常开朗。
他还喜欢读各种类型的书,比如心理学、经济学、文学、哲学,有一次在图书馆我甚至看到这家伙在看人体解剖学。
我曾经非常好奇为啥他读书的类型那么杂,有一次和他聊天的时候,他的一些观点确实打动了我。
他说:“现在的我很迷茫,确实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但是我知道我确实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也不想以后待在实验室里,所以我要做出改变,我唯有不断“盲目学习”,不断涉猎各种领域的知识,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然后深入学习,才能找到这辈子活下去的意义。”
幸运的是他在大三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他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设计和写作。
于是他创立了一个公众号,每天持续的输出自己的文章,与此同时,他每天自学服装设计,看各种书籍和杂志,从模仿到自己的创新,他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努力了。
直到大四我再遇见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公众号有几千粉丝订阅的人了,同时他利用自己的公众号开始在平台上卖自己设计的衣服。
我那朋友说他每天一边忙着写文章一边设计衣服,日常就是六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十点,他说这种日子说不累是假的,但这种累是自己沉浸进去的累,是充满幸福感的累。
但每天晚上都是带着满足感入睡的,确实我感觉到了虽然他的眼神有点疲惫,但依旧藏不住他内心的光芒。
5.
刚毕业的我们,由于迷茫、不适、不喜欢等各种原因想辞职,想放弃。朋友,放弃是很爽,但放弃之后我们能发现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吗?
如果答案是不,那润叔劝你还是三思。先确保自己不会被饿死的情况下努力的“盲学”吧,通过盲学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深入学习。
当自己喜欢的技能可以基本养活自己的时候,果断辞职走人。
这个过程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做到心中有序,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我相信那时候选择辞职的你,心里不会充满着焦虑和不安,而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努力吧,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