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的形成与特点

重点提示:古代汉语的形成与特点。通假字、古今义和异体字;单音字与双音字,词的本义与引申义,词的古义与今义。名词活用,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常用虚词的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古文的标点和翻译。

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说的语言。因此,今天所谓的古代汉语,实际上就是古书里所记录的语言。

一.古代汉语的形成

根据古汉语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可以把古汉语分为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三个时期。不同的时代,语音,语法和词汇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

自周秦至两汉,留下了及其丰富的书面语,成为后世所谓的“文言”。这种书面语以先秦时“文言”为典范性的语言。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的“文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时语言的实际。

大约汉代以后,“文言”和口语的距离越来越大。这是因为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而书面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秦汉以后,文言仍在发挥书面共同语的作用。

唐代的古文运动,继续推进了文言书面共同语的广泛使用。

唐宋以后,作为古代汉语书面共同语的文言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

这个文言,事实上代表了古汉语自上古至近代书面语的共同标准。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清

二.古汉语的特点

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言文分离。

第二,行文简练。

(1)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

(2)古代汉语中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

(3)历代名家很注重语言锤炼,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第三,艰涩难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