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人生

诗的成因

                                             ——席慕蓉

整个上午  我都用在

努力调整步伐好进入行列

(却并没有人察觉我的加入)


整个下午 我又要为

寻找原来的自己而走出人群

(也没有人在意我的背叛)


为了争得那些必要丢弃的

我付出了

整整的一日啊 整整的一生


日落之后  我才开始

不断地回想

回想在所有溪流旁的

淡淡的阳光  和

淡淡的  花香

                                                        ——摘自席慕蓉《时光九篇》


       “整整的一日啊 整整的一生”这一日便是一生的时光。我们在前半生让自己努力加入行列,去争得那些最终注定要丢弃的东西,以至于失去了原来的自己。当我们的身体或者心灵承受不了这种失去自己的痛苦时,我们开始去寻找,企图找回那个原来的自己,最终却只能靠回想来获得些许的安慰。

       事实上,这世间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是功利的。我们习惯了拿对价去衡量每一件东西,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做没有现实回报的事情。比如去无偿帮助他人,又如去读一本抒情的诗集。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世俗的价值观来衡量一切事情,而不问这样做是否出于自己的本心。“立德立言,不问西东”的豁达与洒脱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我们渴望去遵从内心,勇敢地做自己,但却被现实羁绊住了手脚,最终妥协放弃,沦为世俗的一子。

       既然最终我们什么都带不走,既然我们注定要承受失去自己的痛苦,既然我们在夜深人静地时候渴望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那么,每个人的人生里最值得付出的努力就应该是披荆斩棘地做自己。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做自己,二是披荆斩棘,其实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认真去做自己,他们只是巧妙地在这世间谋生,以图安稳地活了下来。而那一小部分做自己的人里,又有一大半不舍得吃苦,不去披荆斩棘,怎会有真的自己。

      之所以要披荆斩棘,是因为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功利和凶险。每一个人所生存的环境,犹如我们每天要呼吸的空气、要饮用的水,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他人即地狱,便是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很难 做到遗世而独立,既要与人相处,便要接受与他人在思想、性情等方面的磨合,既要生活在集体中,便要接受集体的意志 和安排,即便是违背了自己的本意,却因为害怕承担违逆的后果,我们也往往委屈了自己,最终走向中庸之道 的行列。

     我很羡慕有的人,他们生来没有过强的个人意识,自然很快就能适应社会,也不曾遭受违背心意时的种种折磨和痛苦。而我,注定做不到这样,那就还是勇敢地披荆斩棘地做自己吧!良心的拷问,本心的呼唤,或许就是我此生的使命所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