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进步如奔流,过不久看见满大街的机器人表演行走自然再正常不过。
现在网络上信息如海,数据如山。如何便利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如何利用如海似山的数据创造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如何掌控大数据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正是今天个人用户、以网络业为首的企业界以及社会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在如何获取大数据的问题上,网络业正在逐步形成三种战略:前台为主、中台为主或后台为主。苹果公司实行的是典型的前台为主战略,即通过设计、制造和销售各类数据终端从源头上获取数据,通过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和开放平台来规范数据的标准,通过自己的云计算系统来汇集和存储数据。Facebook实行的是典型的中台为主战略,即通过Web 2.0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获取标准化和结构化的数据,并通过标准接口和对第三方应用的开放形成庞大的共享数据流。亚马逊实行的是典型的后台为主战略,通过建立强大的经营后台获取丰富的用户数据,并通过对第三方电商开放获取电子商务行业的大数据。
以何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实际上真正有实力有理想的网络公司正在全面出击,实施着系统的大数据战略。谷歌曾经是个单纯的搜索网站,至今靠搜索仍创造着辉煌的业绩。但面对Web 2.0 革命的挑战和隐约可见的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谷歌几经踌躇几经磨难毅然走上了转型新路。谷歌通过 Google+将网站进化到平台,抢夺中台阵地;通过安卓移动操作系统和推出平板电脑,争雄前台市场;通过Sky Drive涉足云计算领域,试水后台。这看似复杂的全面出击的玩法如果从大数据的角度去理解,暗藏的逻辑和雄心昭然若揭。
在如何管理大数据的问题上,无论谁来做都难以回避三大挑战:个人隐私、企业利益和社会安全。在大数据争夺战中,个人、企业和政府是三大主角,打得难解难分。在理想上,大数据的获取和使用约束越少越好;在现实中,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却成为巨大障碍,大数据难以做大。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逐渐形成,在一些国家已经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例如,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公开,非公开地获取和使用也得保护个人信息(姓名换成ID、地址换成邮政编码、屏蔽信用卡号码等)。随着网络服务的发展,企业间的数据平等共享和交换开始时髦起来。至于对那些靠百姓税金养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为百姓服务的社会管理部门,越来越多的国家立法规定必须向公众提供原始的、完整的、实时的数据。三大挑战依然存在,但最多只能迟滞而不能阻止整个社会走向大数据时代。
在如何利用大数据的问题上,正在出现三种局面:数据独占、数据共享和数据公开。无论在个人层面、企业层面还是政府层面,数据独占几乎是一种本能。大家凭直觉认为一旦把自己的数据拿出来共享或公开,一定会被别人占了便宜或者做出对自己不利德事情。这有一定道理,但代价是停滞在前大数据时代,无法有效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以苹果和Facebook为代表的 Web 2.0 平台正在使数据共享成为时尚。基于平台与应用之间的数据平等交换和共享,平台运营商和应用运营商都获得了过去无法获得的用户数据。当然,这种平等交换和共享是相对的,一个成功的平台可以汇集和整合数以十万计的应用所带来的丰富数据,进而形成大数据,而每个独立的应用获得数据却极其有限。但无论如何,这种交易是公平的,双赢的,尽管大赢家是平台运营商。
在数据公开方面,引导潮流不是个人或企业,因为他们受困于个人或企业的利益,代表公共利益并由公众税收维持的政府反而正在成为数据公开地潮流引领者和规则制定者。世界上几十个国家于2011年成立了自愿参加的开放政府联盟,其中的佼佼者是美国和英国,但也有像秘鲁、东帝汶、肯尼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加盟。这个联盟的基本宗旨就是向人民提供尽可能多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掌握和利用造福于整个社会。今天,由美国政府开发运营的大数据网站
data.gov 正成为有志于大数据时代建功立业的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朝圣地,这个网站体现了大数据时代所需要的基本特征:数以十万计的开放数据库,数以千计的数据分析工具,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欢迎来自其他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参与建设和创新。
大数据是个浩瀚的蓝海,无边无际,风很大,浪很高,水很深。主动参与进去未必能成功,而被动卷入则一定失败。在山重水复中寻找新路,注定是这一代的历史使命,无论他们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无论法律标准还是事实标准,其目的无非是确立通用游戏规则,减少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成本,尽快发掘新的社会发展空间和商业利益,给未来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中国不会误了这班车,过若干年才恍然大悟。大数据的特性之一是数据的完整性和综合性。大数据的特性之二是数据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大数据的特性之三是数据的动态性和及时性。因为互联网发展到目前阶段使得现实世界数据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各种信息终端普及到了一定程度,数据获取的成本降到了一定程度,使得完整和综合的数据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正在变成现实。一个理想的前景是,一个以网络业为核心的大数据服务业会成为今后几十年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当然,这事未必一定发生,尤其是在中国。如果我们网络业的朋友们没有雄心,没有想象力,那也可能除了少数公司成为大数据服务业的主力外,其他大部分公司仍然固守在陈旧的网络业内苦苦挣扎,变成大数据时代的传统产业大军中的一员。
大数据未来,看得见
当时在专业小圈子里探讨的话题,到今天...大数据这个概念已经在业界内外和大众媒体上沸沸扬扬地广为传播,并不断涌现出这个方向上的努力与创新了。正所谓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个过去只用在政治话题上的说法 借过来描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迅猛发展的形势真是再恰当不过。
......人类历史长河中,即使是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人民还主要依赖抽样数据、局部数据、片面数据,甚至是在无法获得实证数据的时候纯粹依赖经验、理论、假设和价值观去发现未知领域的规律。所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简单的、扭曲的或者是无知的。舍恩伯格指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非常多的领域和非常深入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深入探索现实世界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得到过去无法企及的商机。
由于大数据的出现,使得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知识、商机和社会服务能力从以往局限于少数象牙塔之中的学术精英圈子扩大到普通的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门槛的降低直接导致了数据于因果关系的追求中解脱出来,转而将注意力放在相关关系的发现和使用上。只要发现两个现象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就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许多已经发生的事例可能更像是神话。没有市场经济制度和法治体系作为基础支撑,大数据很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在下一轮全球化竞争中的利器,而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被动依附的状态之中。整个世界可能被割裂为大数据时代、小数据时代和无数据时代。
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向可以分为三个时代,即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到90年代中期,美国已经基本跨越了计算机时代,计算机高度普及,解决了信息的机器可读化和数据的可计算化问题。美国也基本走完了互联网时代的路程,互联网高度普及,解决了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问题。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础上,美国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大数据时代。当获取和利用大数据成为社会共识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的时刻到来,就可以说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大数据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国家社会资源,对大数据的获取和利用能力正在成为软硬兼备的真正力量。正是在开放政府数据资源这一关键点上,美国再次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政府体系在社会中的地位、能力和影响力要强得多,拥有得公共数据资源多很多,开放程度低很多。所以一旦政府下决心实施开放数据战略,推进力度和综合社会经济效益会更加显著。
谷歌自我定位在机器学习方面,苹果更突出智能化服务主题,Facebook 还在进一步完善Web 2.0 的服务架构。在中国的网络业领军公司中,百度抛弃了“框计算”这种传统搜索引擎的思路,开始跟随谷歌的战略,发力机器学习。阿里跳出了传统电商的范围,进入了网络商业服务领域,力争服务范围的扩大。腾讯终于将自身定位为平台提供商,努力压缩自身服务产品种类,整合多
形成多样化、可持续的运动计划。
一、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推荐
游泳:全身性低冲击运动,对关节友好,能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肌肉耐力,适合体重较大或康复人群。
跑步/快走:门槛低、易坚持,可改善心血管健康,但需注意跑姿和场地选择,避免膝盖损伤。
自重力量训练:如平板支撑、深蹲等,无需器械,可提升核心力量与代谢水平,预防肌肉流失。
骑行:结合有氧与腿部力量锻炼,适合通勤或户外活动,对膝盖压力较小。
二、选择运动的关键原则
匹配目标:减脂需侧重有氧(如跳绳、游泳),增肌需加入抗阻训练(如哑铃、引体向上)。
适应身体状态:关节炎患者避免高强度跳跃,高血压人群减少憋气发力动作(如大重量举铁)。
保持兴趣:选择喜欢的运动(如舞蹈、球类)更容易长期坚持,避免半途而废。
三、提升效果的科学建议
循序渐进:从每周3次、每次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结合多种类型:例如“有氧+力量+拉伸”组合,既能提升体能,又能减少运动损伤风险。
注重恢复:保证睡眠、补充蛋白质,适当使用泡沫轴放松肌肉,避免过度训练。
四、注意事项
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运动,避免高风险动作(如快速扭转、负重深蹲)。
运动前后充分热身与放松,穿戴合适装备(如跑鞋、护膝),关注身体信号(如持续疼痛需停止)。
总之,运动效果的关键在于规律性和可持续性。根据自身情况选择1-2种主要运动,辅以其他类型,长期坚持才能收获健康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