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给予孩子,于是给孩子买的东西越来越多,生怕孩子受了自己小时候“没有”的委屈。家家一箱箱的玩具,一套套各国的漫画书……真是实现了“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梦!但很少有人静下来想一想,孩子需要这么多吗?孩子真正需要是什么?怎样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度,认真性,坚韧力等能“名列前茅”?
过去,农业时代,没有那么多“玩”的东西,孩子们依然很开心。
以前,孩子们缺少的是物质的享受,而精神的陪伴却丰富多彩。没有炫彩的玩具,精美的故事书,但孩子们可以一块打群架,偷苹果,捉迷藏,弹玻璃球……想来,光“沙包”的游戏,不下十几种。正是家家都没有那么多好玩的,孩子们才满世界跑,一群群玩的“贼”高兴。
长到一定年龄,孩子们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此中,大人对孩子言行的教导,潜移默化。无影时代,饭桌上,彼此交流理解。家长给孩子缝一件衣服,做一个沙包……这些小事,孩子都切身感觉到“爱”,而花钱买的衣服,也凝聚大人的汗水,但孩子却感受不到。
简陋的玩具,孩子们也玩的很开心。我们都见过,孩子们一团泥巴,一个水坑,几根小棍都玩的非常开心
而我们大人往往诧异“有意思吗?”有人陪着玩,干啥都有意思。
在学校里,孩子们没有任何玩具,照样玩的很开心。那天上一年级的姑娘回家说,她们在学校成立了各种小队。“什么小队?”“就是玩的队伍……”“那你是那个小队的……”“我是探险队的。”“你们怎么玩?”“我们就打各种恶魔,超越各种障碍。对了还有蛋糕队!”“他们怎么玩?”“他们和稀泥,有的找石子,有的找干柴,有的找干草……但后来很多退出了!”“为什么?”“我们捡来东西,老他们两个做,我们不能做……”
孩子玩耍,成长的乐趣,不在玩具的多少!繁杂的物品反而是孩子陷入选择而不珍重的地步。有多少家长把孩子扔给电玩和玩具,自己“躲清静”?有多少玩具,买来之后,只是做了摆设。你把世界上最好的故事书买回家,她只是看上面绚丽的图画,两天就够了。家家户户孩子的玩具一箱又一箱,就是没一个人陪她玩!过多的玩具和故事书是推卸责任的另一种方式。
“我都给你买了玩具了,你为什么不去玩玩具呢?”“我都累了一天了,让我清静会吧!”大人花钱给孩子消费,然后再拼命去挣钱,陪孩子时间少了,觉得对不起孩子,就会花更多的钱供孩子消费,钱花没了,然后更忙着去赚钱,时间又少了……恶性循环。最后,家长孩子都很委屈!家长:我拼命挣钱不都是为了你吗?孩子:你除了忙着挣钱,什么时候关心过我?大人往往重视金钱物质的积累,忽略了精神的陪伴,引领。我们给了孩子最漂亮的衣服,最好吃的食物,最优秀的学校教育,就是没有给予孩子时间的陪伴。就像做题一样,你的思路错了,你可以不给他买玩具,陪孩子玩啊!花多少钱买多贵的玩具,都赶不上一个玩伴。
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他们的幸福感来源于人和人相处的和谐,而不是拥有物质的多少。很多家长自觉为孩子做了很多,却很少停下来想,做的是否真正为孩子好?
放下姿势,蹲下身子去听孩子想告诉你什么,而不是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幼稚可笑。尽量多的一块和孩子做一件事,共同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捏一个泥人,画一张画,做一个小玩具……这些廉价的陪伴是世上最宝贵的育儿宝典。我们可以精选一些不错的动画片,而不是打开电视,跟随流行,看些毫无逻辑创意的木偶。现在,最佳方式是“旅游”,但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的,并且大部分旅游都是“走马观花”。
怎样能让孩子在将来更有竞争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习惯以及各种优秀品质(譬如毅力,韧性,专注度)都是在家长陪伴的时光里,一寸寸培养起来的。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少了陪伴,长大一定叛逆。孩子的成长急不来,也没有什么奇迹,只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罢了。
总之,你得想尽一切办法,和孩子有共同语言!等孩子大了,当你发现自己再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的时候,那代沟就产生了。
要让一个劳累一天的大人,再多出精力教育孩子真的好难!但,我们是真忙还是假忙?我们肯不肯把时间分给孩子?真的愿意专门拿出时间陪孩子?一个肯把时间分给孩子的爸妈,一定是自制力坚强,耐心非凡的家长。他们舍弃了泡沫剧和游戏,推掉了各种应酬场合,忍住不断的刷微信,拒绝意义不大的朋友联系。
另外,家长必须不断学习育儿百科,才能做的更好(这可以另写一篇)。
孩子是我们在这个世上,不多的亲人之一。“陪孩子”本身就是一种休息,而不是累赘。
没有陪伴,谈别的,都是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