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一点#个人能力提升#《财富自由之路》#“技多不压身”——拓展技能维度#
原文摘要
1.学习能力的进阶,无非包括如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能学会有人手把手教授的技能;第二阶段: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技能;第三阶段:能学会没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2.方法论这东西,无论多么简单,都至关重要。
3.当你遇到被锁上的锁头时,要想到——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4.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办法为这件事情赋予极其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的意义。
5.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的唯一通道。
6.任何一项真正有意义的技能,基本上都是很多技能的集合。
7.大多数技能若单独拿出来,作用并不大,需要与其他某个或多个技能配合使用,才能“效果惊人”。
8.真正困难的不是如何掌握某个单项技能,而是如何在掌握多项技能的同时把它们配合起来使用。
9.所谓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
个人感悟
我们在很多的学校培养方案中经常看到“一专多能”这个词。主要是指学校培养的学生或在职人员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又要具有适应社会的多方面工作的能力。国家也一直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之前不是说打造一项专业技能吗?
婴儿恒温箱的故事
19世纪70年代后期(相当于中国的清朝),妇产科医生斯蒂芬·塔尼在繁忙工作之后,给自己放了个假,去巴黎动物园散步。那时候,鸡鸭等都是动物园里的观赏动物。动物园他看到了小鸡的孵化器。
斯蒂芬看到了从小鸡孵化器中刚孵出的小鸡,在温暖适宜的环境中蹦蹦跳跳,他有了一个想法。他聘用了动物园的家禽饲养员奥迪尔·马丁,两个人合作用小鸡孵化器的模式,制作出了给人类的婴儿恒温箱。自从使用了他做的婴儿恒温箱之后,体重过轻的新生儿死亡率从66%降低为38%。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婴儿恒温箱已经成为美国的每家医院的标配,让1950年到1998年,近50年间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了75%。这么伟大的发明,来自于一个医生去逛动物园,看到的小鸡孵化器。
上面这个故事深刻阐述了一专多能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斯蒂芬·塔尼作为妇产科医生的专业能力加上她的产品设计能力和数据统计是无法从医疗机构、媒体,到投资大佬、慈善人士全面关注,推动了这一设备的普及。
婴儿恒温箱产品的迭代
二战后,婴儿恒温箱等技术的广泛使用,已经提高了欧美国家的初生儿的存活率。但是在很多条件不好的发展中国家,比如的一些国家,初生儿死亡率依然很高。这是因为当时的婴儿恒温箱非常复杂,而且很贵。美国医院使用的一台标准化婴儿恒温箱,售价大约是4万美金。其次,复杂的设备容易出现故障,而维修依赖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维修备件。很多案例表明,捐赠给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各项技术设备中,大约有95%的设备会在前五年就因为故障而无法再投入使用。
针对这个问题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普赖斯蒂洛就起心动念,为发展中国家研发一种新的婴儿恒温箱。他的团队中有一位波士顿的医生罗森通过观察发现,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小城、小镇,都有汽车的维修和保养能力。于是他就向普赖斯蒂洛提议:可不可以用汽车的零部件,来改良出一种简易的婴儿恒温箱呢?
在罗森提出他的创意的三年后,普赖斯蒂洛团队,做出了新的婴儿恒温箱原型,他们给它定的名字叫育婴器。设备外观和现代的婴儿恒温箱一样,但是它的内部则是用汽车的部件来拼接完成的:
育婴器由旧车的头灯的前聚光灯提供主要的供暖;用汽车仪表盘的风扇,用来保持空气流通,循环空气;用车门的蜂鸣器做报警系统,在供暖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蜂鸣器会叫,用来提醒护理人员;它的动力主要是来自于标准的摩托车电瓶,或者一个改良的雪茄打火机。这个利用汽车零部件做成的育婴器有双重的好处:不仅可以直接利用当地供货充足的汽车零件;同时只要是汽车维修人员,就可以来修理这个育婴器。这就是普赖斯蒂洛和罗森的设想,如果要让发展中国家的婴儿真正被育婴器保护起来,育婴器的配件必须能够轻易在本地获得。并且维修这种育婴器的人,不用是那种所谓的高高在上的技术专家,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去阅读维修手册,他只要有能力换一个出故障的车头聚光灯,就能够轻松地胜任育婴器的维修和护理工作。普赖斯蒂洛教授的汽车配件育婴器,造福了无数的孩子与家庭。
不断拓展企业或个人的技能维度,就能有能力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当今是一个跨界融合的时代,各个行业直接没有明确的界限,技能也是如此,每多一项技能并能与先前的技能加以融合,将会是成为你个人的必杀器。
指导行动
整理自己的技能,分析哪些是底层的技能,哪些是在这些这些技能上生长出来的。
案例来源:得到专栏《产品思维三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