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化春雨” 乡村振兴“结硕果”

      春为一岁首,农为百事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如约而至,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吹响新的冲锋号角。广大党员干部当紧抓一号文件带来的发展契机,在守护粮食安全、推动产业振兴、雕琢生态之美等关键环节主动作为,真正让一号文件精神恰似春风化雨,润泽华夏广袤乡野。

      严守耕地“方寸土”,充盈华夏“廪仓粟”。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系于社稷安危、民生福祉。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高屋建瓴,将“持续强化粮食等关键农产品供给保障之力”置顶为首要重任,并系统规划单产跃升行动、耕地捍卫强化、科技协同攻坚等九大核心举措,为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明向领航。守护粮食“饭碗”、夯实粮食“根基”,党员干部责无旁贷,使命在肩。一方面,当厚植“守土有责、护田尽责”之念,坚决捍卫“农田即农田,且必为良田”准则,对任何妄图触碰耕地红线之举坚决说“不”,分类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沉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同时要深挖盐碱地改造利用潜能,蹄疾步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方位优化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当砥砺“科技兴农、先锋领航”之志,主动钻研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农机装备迭代升级等新质生产力,化身“科技使者”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悉心讲解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智能播种等“新农具”,助力农民干好“新农活”;同时大力支持农业科研人员开展良种选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激活粮食增产潜能,助推农业产业于科技东风中扬帆远航。

      深探乡土“富矿脉”,点燃产业“新引擎”。产业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更是农民迈向富裕、乡村迈向繁荣的必由之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准施策,围绕“聚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集群”“精耕乡村特色产业版图”等重点任务,精心谋划发展特色产业、优化联农带农机制等关键方略,为农民增收致富谋篇布局。广大党员干部当立足本土资源富矿,深挖“土、特、产”潜力。要精研“土”字诀,深挖一方水土蕴含的独特魅力,将本村独有的产业特质、自然资源、乡土文化充分整合,匠心打造饱含“乡土韵味”“烟火温情”的特色农产品矩阵,让本土产业从“本土泥”中汲取养分、脱颖而出。要巧打“特”字牌,将特色农业产业与本土人文风情、精湛种植技艺深度融合,淬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让乡村产业于千帆竞渡的市场浪潮中熠熠生辉、独树一帜。要高唱“产”字歌,着力延伸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增值链条,驱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迈进,催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同时要健全联农带农长效机制,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协同模式,优化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等利益共享纽带,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描绘生态“丹青图”,敲响宜居“幸福门”。良好生态既是乡村的天然禀赋,更是乡村振兴的坚实依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深度研习践行‘千万工程’卓越经验”“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靶向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区域系统治理”“多维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精细治理”,为乡村生态保护与环境优化精准导航。广大党员干部当笃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信念,奋力绘就生态宜居乡村新画卷。于基础设施筑牢层面,聚焦农村供水、交通出行、物流配送等民生短板,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农村公路品质提升行动,铺就乡村振兴坦途,织密村级寄递物流网络,全面提升农民生活便捷指数。在生态环境精治层面,要持之以恒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升级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全域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前沿技术,筑牢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堤坝,系统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要尊重乡村自然肌理与历史文脉,强化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遗产活化传承,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典范;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文明节俭生活风尚,凝聚守护绿水青山、田园牧歌的磅礴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