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触到不少部门之间因为抢夺资源、业绩分配的问题,弄得疼得乌烟瘴气的状况。这使我想起了「达成双赢的行动计划」这个处理方法,如果有更多的人学会这个处理方法,那么应该可以减少很多问题的发生。
以下这是在西恩﹒柯维的《与青春有约》当中的一个「达成双赢的行动计划」的案例。
「达成双赢的行动计划」有以下五点:
1.界定问题或机会
2.先去了解对方的构想
3.再跟对方分享自己的构想,试着让对方了解自己
4.脑力激荡,创造新的构想与解决方案
5.高远的道路,就是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平时怎么解决冲突?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战斗(用言语或拳头),就是逃跑(沉默或离去)。但达成双赢的行动计划,却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下面的例子是一对姊妹为了谁先用车而争吵。她们都觉得,自己比对方更需要用车。这件事让她们彼此仇视。学到双赢思维的作法后,她们决定试试这个行动计划。
1.界定问题或机会
「姊,我厌倦了一直跟妳为了用车的事吵架。让我们谈一谈,看看能不能找到双赢的办法好吗?」妹妹说。
「算了吧。不要拿那个七个习惯的鬼话来唬我了。」姊姊说。
「我是认真的,我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
「好吧。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只有一辆车,要用车的却有两个人。」
2.先去了解对方的构想
「一开始,妳先告诉我,为什么老是需要用车?」妹妹说。
「你应该知道。我练习完以后,需要有车让我回家。」姊姊说。
「妳为什么不能搭朋友的便车回来?」
「有时我可以,可是我会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我们家距离他们的路线太远了。」
「我明白了。还有别的理由让妳需要用车吗?」
「有时候我想在回家的路上,去贾里德的家看他一下。」姊姊说。
「对妳来说这很重要。」
「那还用讲!」
「所以妳练习完以后,不喜欢搭便车回家。妳希望能开车,有自由去做一些事情,像是去看贾里德。这样讲对不对?」
「对。」
3.再跟对方分享自己的构想,试着让对方了解自己
「妳愿意听我讲,我为什么需要用车吗?」妹妹说。
「我想我早就知道了,但是讲吧!」姊姊说。
「只是因为工作。我每天晚上六点必须去工作,而妳通常要到六点半才会到家。当我要妈送我去时,我总是迟到,我的老板很不高兴。」
「是啊,我知道搭妈的车会发生什么事。」
4.脑力激荡,创造新的构想与解决方案
「姊,妳可以早一点结束练习吗?如果妳能在五点四十五分到家,那么你就能先用车,等你把车开回来之后,我再把车开去上班。」
「如果可以,我当然也会想这么做,但是我不能提早离开。如果你把工作时间延后可行吗?」
「我想有可能。如果我晚一点下班,老板会让我迟一点开始工作。我们何不试试这个办法?妳先把车开去,练习完再开回来,然后我晚一点再开车去上班。」
「但是我想看贾里德的时候,那该怎么办?」姊姊说。
「要是妳想去看贾里德,我可以送妳去,让妳在我上班的途中下车,我回家的时候再去接妳。这样可以吗?」
「很好。」
5.高远的道路,就是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我们达成协议了吗?」
「达成了。」
达成协议不一定总是这么容易,但是有时候的确不难。
复习一下「达成双赢的行动计划」:
1.界定问题或机会
2.先去了解对方的构想
3.再跟对方分享自己的构想,试着让对方了解自己
4.脑力激荡,创造新的构想与解决方案
5.高远的道路,就是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