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老师在得到开的心理学课程已经结束,这门课程非常精彩,超出想像,自己收益也很大,对自己、对世界、对他人、对关系,对内在的自我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可以说这是自已上过的帮助和改变最大的课程,课程中经常有震憾人心的语句和观点,通过全程的学习,能完全刷新和重构一个人的三观。
课程分十三个核心主题,武老师将这十三个主题的内在结构概括为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复归于道。
13个课程主题分别对应为:
道就是“命运”;一就是“自我”;二是“关系”和“动力”;三是“思维”、“身体”和“情感”;万物是“觉知”、“空间”、“创造”和“现实”;万物归一的一,是“自由”;复归于道的道,是“无常”。
通过课程的学习,才知道心理学并非想像中的那么神秘,它是一门实用科学,因为每个人都存在各种各样、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特别是中国人,面子至上,很难展开自己鲜活而真实的生命力,所以有心理压抑的人特别多。而心理学就是教你怎么和自己好好相处,怎么和世界好好相处的,有非常实用和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个人都去学学。
感受最深的就是,你可以展开自己的攻击性,而不必总是想做个好人;“坏”才是这个复杂的人性世界被构建出来的关键所在。
没有展开过攻击性的人,过不上自己想要的人生,触碰不到真实的自我和复杂的人性,所以没办法展现自己的生命力,也无法真正成为自己。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不是一直要我们做个正真、善良、与人为善的好人吗?遇到问题不是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自我反省吗?和人相处不是要先照顾别人的感受,要懂得换位思考吗?怎么心理学会教我们去大胆攻击别人,告诉我们自我是一切的根源,强烈的自我意识并没有错,没有必要总是做个好人呢?醍醐灌顶、开启心智的观点让人相逢恨晚。
小婴儿一开始都是只知道自己的,他需要外在的一切来顺应他的感受,所以他想哭就哭、想闹就闹。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将就、顾忌和他人,只有自己,一切的一切都要满足自己。
这就是一开始的人性,是人本质里的东西。
但后来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打击和教育多了,慢慢成为了讨好型的人,因为自己的力量太薄弱,又太想别人满足自己,所以就很想讨好别人,总是围着别人转。一直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为别人着想,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好感,从别人这里得到自己好棒的感觉,这没有用,是一种虚假的感觉。
如果一心想做一个善良的好人,想做一个单纯而美好的人,其实问题会非常严重,因为没有展开过攻击性,就没有展开过生命力,其内在会深藏着大量黑色的生命力,很容易把自己内在的黑暗投射到外在关系中,很容易觉得对方是敌意的,觉得这颗破碎的心根本承受不了外在的敌意和打击,从而难以展开自我、展开关系。
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心智健全、拥有理想人格的人呢?
只有一种途径,必须直面这个复杂的世界,让自己的触角延伸出去、伸展开来。在精神分析的理论中,攻击性是最核心的一个东西,其实攻击性就是生命力本身,你必须在这个世界上勇敢地去表达你的攻击性,展现你自己,充分展开自己的生命,展现最原始的本能,展现各种各样真实的情绪,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一段,才能慢慢过渡到内聚性自我。
内聚性自我是人生的理想状态,拥有内聚性自我的人,心里就像有一根定海神针,任凭外在的突发事件如何袭击,可以让情绪穿过身体,你能够觉知这一切,接受这些信息,能够消化和处理这一切,同时有一个自我稳稳的站在那。
要想形成内聚性自我,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感觉,这个感觉是“我基本上是好的”,有这个内核,才能支撑你稳稳的站住,不惧风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信心,自信心不是凭空吼几句我很棒、我很好就可以建立起来的。
如何才能形成内聚性自我呢?
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真实。真实意味着你要真实地展开你的生命力。你甚至可以带点任性的活着,只要你按照你的感觉来呈现真实的自己。
你可以失控,可以发飚,可以只顾自己不理会别人的感受,可以辜负别人的期待,可以表现差劲,可以好也可以坏,只要你放下心中的枷锁、恐惧、担心和束缚,一次次大胆的展现自己,与这个真实复杂的世界面对面的真实相碰和撞击,或许有一次次的恐惧到要死的感觉,但最终你会发现真实世界是有疗愈性的。
一开始接触到这些观点的时候,令很多人无法相信和接受,太颠覆三观了。在这之前,我一直想做一个活得友好、善良、活得很受欢迎,成为一个非常礼貌、有内涵有风度的人。
心理学告诉我,靠这些是不可能形成一个成熟人格的,只有真实的展开你带有攻击性的生命力,你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内聚性自我。
所以我也在慢慢转变,我让自己学习不惧怕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和负面看法。以前在工作上和别人发生了什么不愉快,大部分时候我都是沉默寡言,只在心里暗暗生气和愤怒,并从此给那人贴上不可来往的标签。这其实就是一种黑色的生命力,它会郁积在心中,变成一束黑色的光投射到自己和别人身上,很容易看到别人和世界的敌意,而无法在关系中找到意义和愉悦。
现在我开始接纳了自己自我、和很多人都处不好关系等等这些毛病,其实一旦接纳,才发现这些令自己在意和恐惧的东西根本没那么要命,甚至还可以让缺点成为自己独特的特质。放下包袱,你不会老在和别人接触时想着,我这样说,他(她)会怎么看我,会不会太浅薄、会不会太八卦、会不会太强势、会不会情商太低、会不会……当你把自己接纳得越来越好的时候,你的突破性时刻也马上要来到。
最大的一个收益就是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稳定,不会轻易被情绪的狂风暴雨击穿,而且在一次次真实的自我表露中,进一步体会到真实的力量和敢于直面冲突带来的心智越来越强大的收获。当自己越来越自信的时候,内心就不再坚硬,会变得越来越柔软,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深感人性的缺陷会怎样左右一个人,反而更能理解他人,发现别人的好,会更好好珍惜与每个人相处的机缘,而且这一切和做一个老好人的刻意接受不同,它是你发自内心的感觉。
或许这长长的一生,我们随时要面对各种突发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又会冒出另一个难题。而且每个人内心都有大大小小的担心和恐惧,担心太自我、不被人接纳;担心情商低,得不到别人的喜欢:恐惧表达不满和愤怒,会引起别人强烈反击,造成自己承受不了的后果;恐惧自己表现不好,失去拥有的东西、失去机会……。
所以心理和内在的修炼没有止境,就像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所说的,此生唯一目的是修炼你的心。譬如股神巴菲特的父亲一再对他说,尊重你的感觉,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你就越需相信自己的感觉。
成为自已,在现实世界展开自己的生命力,是一条长路,美国作家约瑟夫・坎贝尔把它称为“英雄之旅”。有勇气和力量完成这个旅程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