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爷爷

图片发自简书App


comforting and inspiring.

对人的用心是那么自然而然

书内容摘要——

当我们本能地去威胁和惩罚孩子,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童年时被对待的方式。

当我们控制不住情绪而对孩子发脾气,我们看到的是自己内心的焦虑。

当我们逼着孩子去实现我们而不是他们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深层的恐惧。

神补刀一句:“当你对着孩子又吼又叫,那是因为你自己又穷又忙(穷忙族),而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在“成长树”或者“小花生网”看到的。)

孩子带给我们无条件的爱和幸福,孩子是不会和家长去讲条件的。

孩子都是投奔父母而来,不要把照顾和教育的责任交给再上一代。

所有的不快乐,都源于自己对自己的不接纳。接纳了自己及周边,自然就会快乐起来。当家长的要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认同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共情 - 看到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

尊重孩子的需求,允许他们做他们自己。很多时候,孩子让父母头疼的行为,背后都藏着孩子不懂得怎样表达出来的需求。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趣的,不要用昂贵的玩具和兴趣班取代自然环境中的玩耍。

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会很容易体谅父母,理解自己的行为给父母带来的困难,从而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父母忽视了孩子,孩子同样的忽视父母,不愿意为父母做出改变。

============划重点:怎样提升亲子关系=========

1. 不干涉属于孩子自己的事。

2. 不指责、不批判、不贴标签,只陈述事情。

这一点举个栗子说明:当孩子很晚还没把作业写完,不要给他贴“贪玩”、“拖拉”、“不负责任”的标签,而是告诉孩子“明天妈妈还要上班,孩子这么晚不做完作业影响到妈妈休息。”

当孩子不想上幼儿园,告诉孩子“大人要上班,如果ta不去幼儿园大人就没法去工作了。”  (我-信息、你-信息。)

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会理解父母的需求。孩子看似“找麻烦”的举动,也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个需求。

3. 当孩子和父母的需求(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尝试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去解决,不对孩子用权威手段。不要求孩子的“服从”。

学会给孩子表述感受,用“感受”替代“命令”。

例如“妈妈要去做XX事了,现在不能陪你玩了”。

“你把玩具扔到厨房里,影响妈妈做饭了,妈妈觉得很不方便”。

(我-信息、你-信息。)

4. 我们给孩子的尊重或轻视、鼓励或打击、爱或者恐惧,迟早都会回到我们自己的身上。

5. 不剥夺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521评论 2 14
  • 日志 Mybatis 的内置日志工厂提供日志功能,内置日志工厂将日志交给以下其中一种工具作代理: SLF4J Ap...
    悠扬前奏阅读 35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