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读作qín jiǎn ,意为勤劳节俭,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既勤奋努力地劳作,又节约节俭地使用资源。
具体含义
勤奋努力:即勤勉工作,不懈努力,不浪费时间和精力。例如在工作中,秉持勤俭理念的人会全身心投入,高效利用工作时间,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节约节俭:意味着节约使用资源,不浪费物质和财富。比如在生活里,会合理利用水电,不随意丢弃食物,珍惜每一件物品。
使用场景
形容个人品质: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勤奋工作且注重节约的生活方式。比如“他是个勤俭的人,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中也从不铺张浪费”。
教育与倡导:在教育和工作场合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要勤奋努力,节约使用资源。像老师会教导学生要勤俭,珍惜粮食和学习用品;企业也会倡导员工在工作中勤俭,避免资源浪费。
起源与文化内涵
“勤俭”这一理念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齐国的国君管仲非常重视节约和勤奋努力,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鼓励人民,提倡节约使用资源,不浪费物质和财富,并且自己也节俭过日子,因此,勤俭节约成为了齐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和生活方式。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都体现了勤俭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