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记日记#1155 跟着华永根老师学吃苏州

2020/04/05 星期天 北京

脚依然疼,午睡也被疼痛搅没了,一个下午昏沉沉的,走不了路只好窝在床上看书。昨天看完了《世界是什么样的-西葡大航海》,今天翻看华永根先生送我的《苏州吃》。这本书是华永根先生记录的他经历过苏州美食,尤其是一些苏州老味道,现在可能已经吃不到了。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现在的苏州饮食,心里话,有些失望。看了华永根先生这本书,让我无限向往华永根先生记录的那些好吃的,更从中了解到苏州人对季节、时鲜的那份执拗,真是古训“不时不食”不打折扣的践行者。

譬如吃鱼。华永根说苏州人吃鱼讲究对应月份。“一月是塘鳢鱼,糟熘鱼片是著名的菜肴;2月鳜鱼,可清蒸,可制汤,松鼠桂鱼最著名。三月甲鱼,称菜花甲鱼,以干蒸为最佳,菜肴霸王别姬最为著名;四月鲥鱼,有名肴清蒸鲥鱼;五月白鱼,可配虾子清蒸,红烧;六月鳊鱼,干烧最为理想,七月鳗鱼,有著名的黄焖河鳗;八月鲃鱼,鲃肺汤在苏州是经典名肴;九月鲫鱼,葱烤鲫鱼,味鲜之上;十月草鱼,制成爆鱼最受欢迎;十一月鲢鱼,制成鱼头汤,味美难言;十二月鲭鱼,糟鲭鱼烧、汆川均佳,透味熏鱼一菜最为著名。总之,鱼在苏州美食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苏州食史,自鱼开始。”看着这段文字,真是想按照这个时间表去苏州,吃华永根先生说的这些鱼。

这个季节的鲥鱼

苏州是古城,历史悠久,人文发达,物产丰富,这也造就了苏帮菜名菜众多,小吃讲究。就是吃碗面条,也是丰富妖娆。《苏州吃》中,华永根先生是这样记录他吃的那碗焖肉面的。面条送到面前,华永根先生眼前一亮:“焖肉浇头是块‘硬膘大精头’,竟然还过桥(装在小盆里),浇头挺刮,汤宽面轻,散发出阵阵油香。细细观看焖肉的精肉上端还含有三段脆骨,那圆柱状脆骨光亮透彻,被包裹在淡红色肉中,如同白玉。我按照以往吃焖肉面的经验,先呷汤,吃面,再吃焖肉,那块焖肉的精肉部分酥烂鲜美,更有一丝丝嚼劲,焖肉特有的酱香汁液在牙齿咬合中四溢,使我满口生津。焖肉内脆骨软中带脆,在牙齿上下咬合中转成岁末,那一抹咸鲜在肉香中绽出,令人回味无穷。再吃精肉下面带着的肥肉入,口时不感油腻,舌尖上另有油润之感。肥肉入口即化,那充满口腔的油香味,给我带来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当年在朱鸿兴吃的焖肉面

《苏州吃》今天看了几十页,准备明天看完。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苏州美食,更期待能在苏州的餐厅酒楼里吃到。

晚饭前看了兽爷写瑞幸咖啡的一篇文章,看过后发了一点感慨。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6CnZpkqG0AIgi_nh4Wj_g

我是这样说的:曾经和一个八零后讨论过这个话题,因为瑞幸曾经找过我谈合作。当然我是小角色,不过因为我不懂资本也不爱喝咖啡,所以也就没有合作成。没喝过瑞幸咖啡也没挣到瑞幸的钱,这次爆雷了,觉得当时没有合作还真是对了。只是那位八零后挺羡慕瑞幸那一番操作的,为此我特别深刻的感觉到了代沟,感觉到了价值观的不同。

也许我真的开始进入老年人思维了,不过我觉得我的三观还是比较正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