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峰老师,您这包是什么时期的?”
“七几年的吧。”
达峰老师挎着军挎,一身帅气文化衫,透漏着收藏家的个性和作家的感性。一口地道的天津话向我传授着70年代军挎的历史。
我喜欢称他达峰老师,因为我实在不知道应该称达峰老师作家还是收藏家还是民俗文学家,他喜欢和冯骥才先生及樊建川先生在一起,精通收藏,是国内著名的收藏家、画家、作家、民俗文学家、企业家……。
他在以收藏家的身份向我讲述着。
军挎是军人书包的简称,因为军人不允许将书包单肩背着,必须左肩右斜挎在身上,所以这个油绿的军用书包就有了响亮的名字——军挎,军挎早期有别于普通民用书包,在社会上高人一等,因为建国初期军人地位至高无上,军用物资也就顺势沾了便宜。
据了解,“军挎”是被京城的“院派”一族叫响的别名。厚帆布面料,粗针大麻线,堪为“半手工精品”。颜色仍是绿色、黄褐色两种。绿色为“新派”;黄褐色为“老牌儿”,另有个别的“军挎”缝有“五角星”,还有个别绣有“为人民服务”。
背着军挎带着军帽上学,那是很惹眼的,一身军绿着装成为60-70后心中最时髦的装束,因此,军挎和军帽、红五星成为70年代的时髦打扮,尤其是时髦人士,必须把军挎的带子放到最长的尺度,耷拉在大腿根屁股蛋下面,那就更加引人注目了,而今军挎已成为一种收藏品,珍藏了那一代人的记忆,很少再有人挎它了。
达峰老师喜欢挎军挎,他常说:“一个人把自己定位成自己是干什么的是一种悲哀。自己是暂住在城市里的乡下人,但这并不影响自己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它销声匿迹,却承载着生活在那个年代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