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反思

        我一向以后知后觉而见长,冬至过后有一次证实这一结论。

        昨天虽然我家也吃了饺子,也和孩子一起讨论了为什么叫冬至,但是我就是没有想起来写一写。之前的总结,复盘也是看到别人做后,才后知后觉的想起。这是不是说明我没有记录整理写作素材的心性?

        如何做才能改善这一现象呢?我暂时想到了两种笨办法:

        一、事后补写。

        如果当时没有记录,我可以在事后进行补写。比如这次冬至。

        实际上前几天我们就为冬至做了准备。因为昨天是周二,孩子爸爸又出差了,不在家。所以我们在周日就包好了饺子,并且提前吃过了,但还是留了一部分准备冬至当天来吃的。

        于是到了冬至这一天,我让孩子自己下了饺子吃,我去赴约了(见有这样的弟弟怎么办?),等我回到家,和孩子讨论了一下关于冬至,就各自休息了。

        冬至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二、提前收集素材

      把能够写的素材提前整理出来,记录在册,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

      比如:近的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元旦,和孩子一起交流需要准备些什么;远一点的春节、冬奥会,有什么打算计划。

        还可以提前规划一些事情,比如:制定读书计划,每周或每月做复盘计划。

      记录在便签本中,做一个提示,可以随时拿出来看一看。再和孩子签订一个相互监督机制,我打卡写作,他打卡学习,是不是更好?

        暂时想到这么多,后续有妙招再进行补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