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属于超级强国,若论实力从晋文公开始至后续的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晋定公等,霸主地位持续了近乎百年的历史,可以说单轮国力独占“春秋五霸”的称号。
“春秋五霸”实则并不是五个强生的国家和势力,指代的是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纵横交错的诸侯小国,内忧外患格局背景,造就了这个时代璀璨夺目的内政外交手段,文化大爆炸,文献记载的丰富致使各家自说自话,百家争鸣。依据以礼治天下的方式,各家自有各家不同的政治主张,并采取各式各样的征伐手段。
晋文公是典型大器晚成的代表,晋献公即他爹登顶王位的时候,重耳已经21岁;晋献公去世时,重耳已然47岁;重耳几经颠沛流离成为晋国国君的时候已然61岁,这在春秋时代来讲已属于高龄。因骊姬之乱后,晋文公被流放至诸侯各国辗转接近二十年,不过尝尽世间苦楚和人情冷暖后的晋文公反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人心和人性,此为即位晋国国君后争霸中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
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及报答因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楚王的帮助和殷勤接待(在逃亡时,晋文公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三舍就是九十里),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鄄城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可以说晋文公把晋国的势力引导上了正轨,属于“春秋五霸”中实力的顶峰。我们现在通过文字来认识人物的生平和历史,实则是很片面的事情。晋文公流放的二十年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意义:坚持终会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