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鼓励标榜自我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尽管渺小,但都已然形成了自己很重要、很独特、很不可替代的自我意识,这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现象,更是一种人生心态。然而,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认知,常常会在某个不经意或者猝不及防的瞬间被生生打破,支离破碎。
在工作中,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发言稿在私下里背了很多遍,一上场还是卡壳了;或者团队比赛中,前期预演时跟其他成员配合都挺好,一到正式登台,自己还是讲错了拖了团队的后腿;或者在一个常规项目中,自以为经验足够丰富,内心足够强大,可仍然被看起来很诚恳的对手套路了,给自己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然而追究责任时,自己要承担的责任也着实不小。于是,整个人会突然陷入深深的困境和满满的挫败感中,没有谁来责备你和安慰你,你也不好对亲朋讲,你只能一遍遍对自己讲“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只二三”,思维变得倍加清醒、恐慌和沮丧,不由得一遍遍问自己,我是谁,我怎么了,为什么总是紧张,为什么总是不行,为什么总是那么笨,为什么。
于是,开始不停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是由于做了不擅长的事情,是由于私下不够努力准备,是习惯被动接受而不积极争取表现,是因为太过天真没有设防。总之,翻来覆去,全是自己的错,于是,更加无法自我原谅,只好不由得赌气:我就是这样,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一般般,口才很不好,头脑不灵活,胆子又很小。我天生就是这样,老天没有眷顾太多给我足够智慧,你还要我怎样。
然而,冷静下来,我不再被自己任性的开解迷惑心智。为什么?一方面,我们些许不特殊、不丰富的读书、工作、生活经历,已然让我们感知到做人做事的不容易,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承受住的这个心理认知还是有的,因为生活总在继续呀。另一方面,我想,根本在于我也不喜欢那陷入困境中的自己。因为即使不是很有语言天分,即使反应很慢,即使智商不高,但是,当遇到难题时,也还是要从从容容的,稳稳当当的,冷冷静静的,好不啦,唯唯诺诺的,自说自话的,自以为是的,笨笨傻傻的,总不像个样子。
是呀,谁不希望自己被大家喜欢呀,那么,凭借什么呢?还得靠个人的内涵、层次和魅力。可是,如若这魅力只靠老天赏赐,那没被老天眷顾的人活该活得忍气吞声、无所适从吗?而且,人生路上遇到的这些问题,无可回避,除了自己动手,也没有谁能帮忙彻底解决,胡乱敷衍的混过,早晚还会被同样的问题绊倒,到时候的损失和伤痛说不定会更难以承受。
所以,再平凡的自己也要学会在生活的不如意中成长起来,即使产生了只能用肉身对抗生活暴击的痛感、笨感,也要趁早把问题解决,不要简单承受,更要顽强成长,让自己丰富起来,不要给自己局限太多,主动突破舒适区吧,去尝试,去坚持,去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