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坐在麦当劳里靠窗边的单人座位上,一抬头就能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来去,在浓浓的阳光下,看不出他们的表情,只有高矮胖瘦不一的身影…
好久没有这样的适闲,点了一份套餐,鸡排没吃,吃不下。
惦记麦当劳有一段时间了,以我的口感,它的薯条要比肯德基好吃的多,汉堡除了肉的部分,也比肯德基好吃,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肯德基越做越盛,它却越来越销声匿迹的感觉。
今天总算有机会路过这一家店,迫不及待上来点餐,说实话,随着一口咬下去的快感,以前存在的美好幻觉轰然倒塌,只有薯条还是我期待的,别的都谈不上喜欢了,环境与服务人员也都毫无吸引力,怪不得这样子,我想我以后也不会再心心念念的记挂它了…
留住一个人的感觉有多难,个体的人都不容易做到,一个团队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吧。
总有好多时候,我们心里装下的东西其实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只是一种彼时彼刻印在心里的感觉,犹如打下的印痕,东西也好,人也罢,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只留下的印记依然如初,害得我们总以为我们想念的是那个东西,从没想过都是感觉惹的祸。
初恋也是这样的吧,多年后想起,酸酸甜甜的想念,欲说还休的留恋,都不过是自己以为的一种感觉,与当时的那个人早已毫无关联。
或者说,这样的感觉都是我们常说的“记忆”,是因为我们善于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用一种特定的存储方式留存下来,留存的过程还会进行额外的加工,然后,原本没有那么美好的事物变得妙不可言,原本没有那么厌恶的人物变得面目全非…
真正缔造世界的其实都是我们自己,不管是初恋的美好,还是麦当劳的美味,都逃不过一种自己加工制造出来的假象…
一对情侣分手了,所有在两个人中间发生过的事就都被对方有意无意的加工整理储存,然后,复盘的时候,总会选择性的拿出一部分,要么用来证明自己的离开是正确的,要么是用来告诉自己,我曾那么那么的爱ta,一直到此时此刻。
就像我惦记着的麦当劳,我以为我爱它有根有据,理由绝对充分,并且在进店之前,我确信我了解它的味道…
然而事实很不幸,再一次得到,满足感并没有增强,反而原本的美感降低,甚至完全否定了自己留存在记忆里的那些“美味”,真实的对自己说,不过如此,红玫瑰和白玫瑰都是玫瑰…
想起曾在青春年少时候爱恋过的人,假如他此时就坐在我的对面,那感觉会不会和吃这一次麦当劳一模一样?
记忆没有残缺,因为那里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即便有些许不足,我们的自我认同情感也不会允许那样的不足延续到底,渴望完美的心态自然会把所有的残缺用想象力美化,包装好放在记忆里,专门用来满足将来自己对此的回忆。
就像小时候吃过的饼干,若干年都会在心里留存着那饼干的口感和香味,当时的感受都打包放在记忆里,忽略的是:那不过仅仅代表自己小时候对饼干口味的品评,与以后的自己无关。
有几天,我就想起了很久以前,上学的时候吃过的麻团,芸豆馅儿的,芝麻又多又香…越想越想吃,然后,我在早餐摊上买了一个,结果却是吃了不到两口就放弃了,能说是现在这个自己错了吗?不能。
为什么呢?我们所说的怀旧,还不都是保留了当时自己的感受,又用若干时间来美化,直到再一次尝试,才会在心里彻底释怀…
得不到的,所有的“好”都是虚幻的。
得到的,所有的“不好”都可能再修饰。
吃一次麦当劳,想到初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修复+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