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家人一起看电影《道士下山》。
暮雨、草木葳蕤、山石静默的场景中,
范伟说了一句台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文学诗句的美感一下子涌进我的内心。
日子滚烫,心有戚戚,以至于当场泪流满面。
晏几道的诗句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剩下来的只有这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在你不经意的时候还能直击你内心。
小的时候看书很慢,细细咀嚼,害怕看得太快就没有书看了。现在早已不记得
《安徒生》童话有多少公主,
《海底两万里》到底讲了什么,
《皮皮鲁和鲁西西》具体遇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
《格林童话》为什么每篇都那么短。
到手的书籍也是一边忙着看,一边忙着忘。
有朋友问我,我看完了一本书,一下子马上就忘记了,甚至不记得作者和书名了。
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是啊,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孩问老人。
“爷爷,我读书有时候看不懂里面的意思,有时候又好像明白了一点点。可是当我一合上书,脑海中又立刻忘得一干二净。这样读书有什么意义呢?”
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炉火中,然后说:“孩子,你用装煤炭的篮子去湖边打一篮子水回来。”
孩子照做,可是水在他回家之前就已经流光了。
孩子一脸不解得望着满脸沧桑的爷爷,老人望着提着篮子的孩子,含笑说:“你应该跑快点!”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还是漏完了。
他对老人说:“竹篮打水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认为一点意义都没有嘛?”老人胸有丘壑得说到:“你看看这篮子。”
孩子看了看篮子,篮子变得非常干净和湿润,已经不是黑乎乎的了,连提手都变得更加光泽了。
书籍好比是水,人好比是篮子。
人一遍遍在书籍中洗涤自己的污垢,然后变得通透有质感。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安迪被关禁闭暗无天日三个月,人家问他你怎么忍受孤独的,安迪回答“有莫扎特先生陪着我。”
我们不妨也想象一下。把浩瀚无边的书海世界想象成一个王国,你就是这个王国的国王。
你的大臣近有老、庄、孔、孟、韩、墨、荀,远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康德、哥白尼、伏尔泰、莎士比亚等历史长河中所有有影响力的人,而他们都是你的臣民。
没事的时候,就拿出一本书和你的臣民对话,想想你的王国是有多么精彩!
季羡林临走前能背诵的古文也就几十篇罢了,但是他的国学造诣深到了海里。
读书不是要具体能记住全部的东西,读书只是
一回回的内心独处
一场场的心情旅行
一次次的灵魂喂养
它每次都在提醒我们,你在井底,出来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不读书总以为多了什么,读书总知道少了什么。
当我们还是一个小不点的时候,我们吃过很多粮食、肉、蔬菜、水果、牛奶,也从油盐酱醋茶中滚过,他们大多数在几天内排出体外,消失殆净。
但我们仍然感激它们,因为随着我们的一路长大它们组成了我们的血与肉、笑与泪。
读书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