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这么多年的书,对于教材也颇算是熟悉了。然而,我常常想从教材里搞出点自己的东西来。正所谓“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只要自己想做,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还真有点心得。昨天和今天给学生讲解陶潜的《归去来兮辞》,这个过程中,我忽然感悟到什么,觉得有话要说。
在我的心里,有两篇文章颇有分量。一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另一篇便是陶潜的《桃花源记》。
芸芸众生,滚滚红尘中,能有几人不被红尘牵攀!真正毫无牵挂地放下的又有几人呢!佛说四大皆空,该是一种超脱了吧!我说,既是空空,为何又要遁入空门?既是遁入空门,四大皆空,为何又一定要修成正果!道说清心寡欲,追求虚无,该是一种释然了吧!然我说,既然追求虚无,清心寡欲,那定是有欲望,有目的,更不必说,梦想得道成仙了吧!佛道尚且如此,更不必说我等凡人。
也正是如此,凡尘俗世中摸爬滚打的我们,常常被纷繁缠绕,什么痛苦,惆怅,悲伤,哀怜,烦闷,失落,挫折,焦躁等等,使得我们的内心颇不宁静,便错误的认为人生无乐,无味,无趣,无情,活得很累!唉声连连,长吁短叹,捶足顿胸,让人痛苦不堪。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片“荷塘”,来放松自己颇不宁静的心。心在,世界就在。让心放松的地方,不需要很大,一片荷塘,足矣!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我知道,我需要给自己的内心,找一片栖息的荷塘!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方山水,可以是一抹晚霞,也还可以是另一个自己!
红尘滚滚,自是凶险万分,注定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伤害。在知识的学习中,在情感的道路上,在事业的攀登中,在家庭的生活中,在族氏的传承中,在自身血脉的流淌中,在迈出人生每一步的瞬间里,我们一不小心,都会让自己心力交瘁,遍体鳞伤。更可恨的是,我们的身边又有太多的迷惑、诱惑、困惑、疑惑、蛊惑,更加让我们防不慎防。几十年走过,在人生弥留的那么一瞬间,你还报以一声长叹,没有进的气,只有出的气。
如果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告诉我的是给自己的心找片“荷塘”,那么陶潜的《桃花源记》告诉我的便是给自己的身体找一个栖居的“桃花源”。寻找“桃花源”,远离红尘俗世,自是追求人性本来的率真和自由。人只有懂得保护自己,才能真正拥有幸福快乐。身体也才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欢喜。
然而,栖息身体的“桃花源”,有在那里呢?
如果能有陶渊明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私人空间,即便是“暧暧远人村”,也是心甘情愿。如果能有他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闲适,即便如此勤劳,也不是为了收成,要的是那种“草盛豆苗稀”的赏心。如果说能有“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琐事,也是一份愉悦。如果说能看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山水草木,也该是一份陶醉。如果能有他的“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无案牍劳形,丝竹乱耳,消失了红尘喧嚣,自是向往,更不必说能拥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那份雅趣的满足了!
我梦中的桃花源,你在哪里啊?
哦!你原来在我心里!心若安了,身便安了,桃花源便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