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渐渐的,清明节和寒食节便合二为一了。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有扫墓祭祖、禁火、吃寒食、踏青、植树、放风筝、插柳、斗鸡、射柳、蹴鞠、蚕花会等。
其中扫墓祭祖、禁火、吃寒食原本是寒食节的风俗,寒食节主要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两个节日的习俗也融合在了一起。
清明节的意义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即为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于我们的小家来说,最为隆重的活动便是祭祖了。
前几天姐姐就在商量着,我们几号回乡进行祭拜先辈们的事情。因为我和爱人工作繁忙,若是昨日下班回乡,大体会把时间浪费在拥堵的路上。于是决定昨晚晚些启程回乡,等我干完了自己的一些事务之后,到家已经晚上9:00了,简单的吃了些东西。快10:00了才启程回乡。回到郊区的家已经11:30了。等到入睡时也已过了子时。
我们这里好像有个规矩,给亲人扫墓上坟,都要趁早,太阳出来之前扫完为好。爸爸在的时候,都是由他张罗着我们清明节里的某一天,一大早去北山的冶仙塔给爷爷上坟祭拜。顺便会祭拜一下太爷。通常一起参加的还有三叔,堂弟,老叔,我们一家三口和父母。好像自从爷爷去逝,我们才开始清明节扫墓的活动,而且一直都会带着儿子参加。
而今爸爸不在了,清明节的祭拜活动,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因为姐姐和外甥昨日下午先回的郊区,所以一切上供的物品都已准备齐全。今天一早6:00钟我们相约冶仙塔西门外,准备一起去祭拜祖辈。
因为平日里不习惯早起,所以等我们一家人齐了,已经是6:30了。因为冶仙塔山上有很多当地人的墓地,所以即便是旅游之地,清明节这几天,祭拜的人也会是免票进入的。这样想来地方上做的还是比较贴心的。陆续进门向山上行走,墓地前年已经由大伯家的三哥请人修复好了,所以一会功夫就和其他家人们汇合了。
一大家子人一共来了12口。有大伯家的三哥,三叔三婶和他家的堂弟,堂妹以及外甥女。我们家这边则是有我们一家三口,姐姐和外甥,还有母亲参与了祭扫活动。
一大家人,互相打过招呼,就开始正式的祭扫活动。我们先来到爷爷奶奶的墓碑前。叔叔,三哥,堂弟,和丈夫拿着铁锹平整坟墓前的杂草,姐姐开始摆放贡品,有香火,有白酒,有点心,有水果,干果。我和妹妹则擦拭墓碑,悬挂安插花帘。大家一边干,一边说着话,忽然我就觉得这些话不仅仅是活着人之间的一种交流,也更像是在告慰那些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亲人的家常话。
整理完毕后,由三叔对着墓碑说上几句请祖辈放心,保佑晚辈的话,然后一家人围成半圈,一起对着墓碑进行三鞠躬。
因为父辈们的墓地和爷爷奶奶的墓地挨得很近。所以几步之后我们就来到了大伯大妈和爸爸的墓碑前,同样的一套祭拜流程结束。大家开心的谈论着他们所在的风水宝地。仿佛于逝去的亲人也是种告慰。
最后绕道而出,来到太爷的墓地进行祭扫。之所以最后才来祭扫太爷,那是因为,这个太爷不是爷爷的亲爸爸,而是爷爷过继给这位没出五伏的四叔为儿子,听奶奶说,那时候太爷参加了伙会,所以爷爷奶奶年轻时受了太爷太奶奶的很多气。导致奶奶落下病根。奶奶活着的时候,是不许可爸爸和我们来祭拜太爷的。
太爷太奶奶虽然对爷爷奶奶恶毒,但是对大伯特别疼爱,后来大伯结婚后,太爷就跟着大伯过了。因为大妈脾气厉害,所以太爷的威风也就没有了施展之地。太爷的养老送终也都是大伯来完成的。
而今奶奶不在了,大伯也不在了,三哥则代表这一支来给老人祭扫,我们也就没有再受约束,老一辈的恩恩怨怨也就让它随风而逝吧,所以从2020年清明节开始,几家人商量好一起来祭拜这里逝去的祖辈们。我想以后一定还会继续的,并且是一辈接一辈的完成……
如今妈妈已经75岁,三叔三婶72岁了。那天还在和儿子感概的说,妈妈这些人,已经到了,慢慢接受亲人,身边人离开的年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