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思维、自我为中心思维、机械(因果)思维。
思维是一种认知过程。特点是间接性与概括性。
内容是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整体本质的认识。
影响思维因素很多,如过去的图式、当下的情景、经验等等。
例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语出《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平!”
朝菌:在早晨长出的菌类。晦:黑夜,月终。朔:黎明,月初。蟪蛄:又名寒蝉,舂生夏死,夏生秋死。早晨出生的菌类不到黑夜就死去,因而不知黑夜与黎明;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因而不知春天与秋天。比喻见识短浅。
例二,井底之蛙的寓意大家耳熟能详。不再赘述。
例三,刻舟求剑与缘木求鱼。
刻舟求剑,大家知道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比喻人被时间框住,不知道已经时过境迁,再在刻痕地方找剑,是不可能实现的。
缘木求鱼呢?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意思是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做事情时,如果方向、方法错误,是找不到鱼的。
例四,“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例五,盲人摸象。
原文: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时彼众盲各以手触,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有说像木头、有说像舂米的器具、有说像簸萁等等。都没脱离自己手所到之处的经验。
例六,据说历代皇帝很多都下过罪己诏。康熙十八年因地震,康熙皇帝罪己诏是这样的:
“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儆。”
这是一种更深层面上的“自我为中心”,正如人是无法拽着自己头发将自己脱离地面一个道理。
其实,人是无法脱离自我的,一切对人的理解都是对自己的理解。
我,人格结构上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属性上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理论学派:自我、客我、镜我。
我,无时无刻不是“关系自我”,没有他人就没有‘’我”。